当前位置:闻康亲子 > 快乐宝贝 > 心理 > 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如何顺利过渡到校园生活

学龄期儿童如何顺利过渡到校园生活

进入学龄期的孩子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的新环境,接触到不同而复杂的人和事。随着课程的开展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孩子很容易出现之前不曾出现过的心理变化甚至心理问题。那么,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过渡到校园生活呢?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学龄期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学习中的心理卫生:

师长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以此为基础,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不了解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适当的作法,给学生布置过重的学习任务,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儿童就会产生苦闷,畏惧甚至厌恶心理,阻碍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正常发展。

二、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产生:

儿童不良心理和性格的产生,常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关,以下几种情况是应竭力避免的:

1、过分照顾。不敢放手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性格变得消极、依赖、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力,出现难以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无主见的不良意志和品质。

2、过于溺爱。易造成儿童撒娇,放肆、神经质,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品质,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3、过分冷漠。使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爱抚和必要的引导,会变得喜欢惹事生非,行为易带有攻击性,有的出现感情冷漠,缺乏爱心。

4、过分严厉。缺乏对儿童的内心情感交流导致儿童出现胆怯逃避或凶暴反抗两种极端,使儿童养成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言行不一的坏习气。

5、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会造成儿童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能力。

在学龄期的心理过渡期,孩子在学龄前的心理特点是基础,而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性格和思维方法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果能够正确合理的引导,使孩子能够顺利的过渡,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