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这需要一些准妈妈进行关注,并且注意孩子的一些身体健康及时的进行预防,以免因为这种现象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应该通过方法及时的进行诊治,那么,新生儿黄疸怎么治?
茵栀黄口服液退新生儿黄疸,没有科学根据!
早在2016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发文禁止新生儿、婴幼儿(三岁之内算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
张思莱医师:新生儿黄疸按中医理论是属于胎黄。一般茵栀黄口服液医生都建议吃3~7天。但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吃了茵栀黄制剂(或颗粒)不但可能会影响他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促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引起死亡。
在国际的新生儿科学领域里,没有用茵栀黄降黄疸的科学证据;而茵栀黄也没有确切可以降低胆红素达到退黄疸的作用的说明。
说白了,茵栀黄主要是一种泻药。所以,还不清楚要不要用茵栀黄治疗黄疸的妈妈,请果断放弃这个想法!
新生儿黄疸靠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有两种比较科学靠谱的方法能让宝宝血液中的胆红素低下去,也就是“退黄”。第一种光照皮肤。第二种是让宝宝多排便。这里面具体医学原理就不详细说了,只说说科学的做法。
1、让宝宝照射蓝光。这是去黄疸的最好办法,特别是病理性的黄疸。将新生儿置于有一定光强度的蓝光环境中,通过一连串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将胆红素排出体外、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么不良反应。
2、加强喂养母乳。尽早喂养母乳可以促进宝宝胎便尽早排出,大便排出能减少宝宝体内的胆红素。新生儿出生后,建议每天喂养 8~12 次甚至更多,频繁喂养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对退黄有利,对新生宝宝更方面都好。同时吃点益生菌也能促进一点宝宝排便,不过这个方法见效比较慢。
晒太阳就能退黄吗?没那么简单
从前大家相信茵栀黄能治黄疸,晒太阳也能退黄,其实都是错的。退黄疸的误区还有这些:
“多晒太阳来退黄”这可能是黄疸治疗方面流传最广的误区了,甚至有不少医生也会这样建议。但晒太阳退黄存在效率低下,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而且在家中很难做到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而且还不安全,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对孩子的眼睛和皮肤都会造成伤害。
喝葡萄糖水。葡萄糖水对黄疸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占据新生儿本来就不大的胃容量,从而造成吃奶减少、排便减少,进而使得胆红素长时间停留在肠道,会增加肠道重吸收的机会,反而不利于退黄。
最后,给大家说说新生儿黄疸护理要注意的问题。
》》可以多给宝宝喝母乳。尽早母乳可以促进宝宝胎便尽早排出,大便排出能减少宝宝体内的胆红素。
》》时刻观察宝宝精神状况。注意宝宝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或是抽搐等症状,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
》》保持家里光线充足。虽说不能完全依靠阳光退黄,但宝宝照自然光是有益的,也有助于宝宝吸收维生素D。
》》注意清洁卫生。宝宝皮肤、脐部及臀部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1、看父母血型。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偏高。这种新生儿黄疸就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因此,父母血型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当然,爸妈也无须太过紧张,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需要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注意饮食。
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饮食有节,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饱或者让自己太饿,并忌烟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当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因为一些治疗方法不够科学,而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平时也应该注意孩子的一些个人卫生,提高一些安全的护理措施,并且,当孩子出现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应该及时的查明原因,加强一些喂养母乳的方法。
-
春季有哪些育儿知识呢养育宝宝逐渐的长大成人,为之家长们所付出的辛劳是非常不易的,尤其是在春季正是气温极不稳定的时候,在其给宝宝试穿衣服时一定
-
抱新生儿的正确姿势有哪些呢相信在新婚夫妇得到宝宝那一刻,为之彼此心里都是非常感到喜悦的,刚出生的婴幼儿身体是特别柔软的,所以这对于新爸新妈们不知道
-
新生儿出现消化不良如何判断新生儿在出生后大都是以母乳为主,除非因母亲乳汁分泌不足等而无法让宝宝更好得到补充营养,此时不得不以人工喂养奶粉去进行,但
-
宝宝刚出生就有牙齿怎么回事现在有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就有牙齿的现象,想必这也是很多妈妈都会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刚出生就有
-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这需要一些准妈妈进行关注,并且注意孩子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