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年人出现记忆力衰退,警惕血管性痴呆发作

老年人出现记忆力衰退,警惕血管性痴呆发作

谭戈主任医师

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是一名78岁的男性,就诊前一年左右记忆力出现衰退,近期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除血压、血糖偏高外无异常,经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多处缺血性病灶,CT检查显示颅内脑室扩大,脑萎缩,初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谷维素片等控制病情,预后较为良好,智力改善,记忆一定程度恢复。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78岁

【疾病类型】血管性痴呆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11/13

【治疗方案】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谷维素片等控制病情+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栓形成+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

【治疗周期】住院7天,定期回访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智力改善,记忆一定程度恢复


一、初次面诊
当日我值班时收到一位主诉痴呆病症的患者。患者由其家属推着轮椅来到医院,患者整体精神状态不大好,我细心的进行了问诊,家属仔细地说道,就诊前一年左右,家属发现患者记忆力开始出现衰退,出现丢三落四、答非所问等,但仍记得家里人,并未就医进行治疗,但近期症状加重,记忆丧失严重,还伴随有行动迟缓、尿失禁等症状。我听完后心里大致有了方向。于是,我又询问了患者过往病史,家属表示患者有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于是我为患者及时安排了检查,查体发现一般情况较为良好,除记忆丧失严重、行动迟缓外,未见较为异常的症状,血压指数为175/100mmHg,血糖为13mmol/L,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经磁共振检查发现颅内多处缺血性病灶,CT检查显示颅内脑室扩大,脑萎缩,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7分,初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

二、治疗经过
患者检查时,多有不配合的现象,看着家属揪心的神情,我也倍感难受,细心地对家属进行安抚,并讲明了患者病情现状。我简要地叙述了我的治疗方案,因考虑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考虑营养神经的同时还需对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所以考虑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谷维素片等药物缓解痴呆的症状,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防止血栓形成,导致病情加重,再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通过盐酸二甲双胍片降低血糖,保证患者血管健康的同时,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缓解痴呆的症状,患者家属欣然同意。于是为方便治疗,我安排患者住院观察,完成相关药敏试验后,我开始采取上述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
三、治疗效果
一天后,患者未见明显好转,用药后也未见不良反应,三天后,患者精神有所恢复,体征较为平稳,血压指标回落至145/94mmHg,血糖指数下降到9.3mmol/L,七天后,患者认知有所改善,短期记忆恢复良好,血压指标为135/84mmHg,血糖指数为5.3mmol/L,体征良好出院休养,一个月后,记忆力一定程度恢复,尿失禁症状缓解,半年后,患者复诊时,未见明显不适症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9分。
四、注意事项
看着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家属激动地向我表示感谢,我微笑地作出回应,但仍不免有些担忧,主要是血管性痴呆,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虽然症状得到缓解,但疾病仍未治愈,所以不能保证疾病复发的几率。所以,为患者健康着想,我较为郑重地叮嘱患者一些注意事项:
1.需要注意保持患者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减少饮食对患者的刺激。
2.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对控制病情有一定帮助。
3.平时还需要规范用药,如果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观察。
五、个人感悟
痴呆一般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此次患者出现的血管性痴呆是属于痴呆这类综合症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类型,多与脑血管疾病有关。如果老年人有脑血管疾病病史,还出现有记忆力衰退的症状,需要警惕血管性痴呆,此次患者未及时就医治疗,导致病情延误,所幸后续治疗效果较好,家属日常护理得当,综合因素影响下,患者恢复较为良好。但并非所有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都如此幸运,患者个人需注意提高意识,若有记忆力衰退、行动迟缓、失语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进行治疗,平时一定要做好日常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能够减少疾病出现和复发的几率。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