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传染了红眼病眼底出血眼圈发青是怎么回事

会员11909162 已回复
宝宝被传染了红眼病眼底出血眼圈发青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国顺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部感染,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
已帮助用户: 165470
指导意见: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等,应查实病因对症治疗,
有用0
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29282
问题分析: 红眼病”是人们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眼睛发红、结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引起本病的常见细菌有流行性感冒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宝宝常有感冒或接触“红眼病”患者的病史。
意见建议:疗方法1、注意保持眼部的清洁。
  尽快杀减病菌,控制炎症的发展,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每天2-3次,或用消炎棉签轻轻擦洗。分泌物减少时,即应停止冲洗,因为冲洗时可将泪液冲淡,因而减低了泪液的杀菌作用,破坏了自然的抵抗力。用布遮住患儿眼睛这样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反而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日间用抗生素眼药水,根据病情轻重,可每隔2-3小时,甚至每小时一次。晚间临睡前涂抗生素眼膏,使用眼药膏时既可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较长,保持疗效,又可避免眼睑被分泌物粘在一起。常用的抗菌素药有0·5%卡那霉素眼药水或金霉素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金枚霉眼膏或四环素眼膏。中药眼药水有:25%藤菊兰眼药水,三黄眼药水。   3、当并发病毒感染时,还需加用抗病毒的眼药,如病毒唑、疱疹净等。   4、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周左右,以防复发,用药次数可减少为每天2-3次。   5、中药熏洗也有利减轻症状,取桑叶、野菊花、薄荷各半两混合后分10包,熏时取一包放杯内用开水冲泡后熏眼、洗眼,每日3-4次。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的所有与脸部有关的东西,都要进行高温消毒。就是宝宝用过的东西,毛巾,手帕等,要用烧开的水煮一下。必要时可以看下临床医生来进行治疗,是有利于眼部的恢复,必要时可以口服一些抗炎药物来进行治疗,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红眼病,其实是传染的,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得了红眼病的话,建议不要再带自己的宝宝出门。建议把宝宝隔离,放在家里。宝宝的所有与脸部有关的东西,都要进行高温消毒。就是宝宝用过的东西,毛巾,手帕等,要用烧开的水煮一下。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有红眼病,会出现,异物感,结膜充血,分泌物等不正常症状。带宝贝去眼科用裂隙灯检查,确定一下结膜炎的类型,如果是细菌感染的话,可以使用消炎的眼药水,也可以配合局部热敷。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红眼病一般是指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一般需要抗病毒、消炎治疗,同时还要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同时也要用抗生素眼药水,冲洗结膜囊,清除病菌残留。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要做好个人的防护,要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还要预防对他人的传染。毛巾要消毒、晒太阳。个人用品与家人的用具,要进行隔离,阻断传染途径。必要时可以看下眼科来进行检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儿童红眼病也就是所谓的结膜炎,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由于儿童红眼病是可以传播的,要做好隔离和卫生工作,要做好孩子的眼睛卫生,要经常洗手,可以拿着棉花沾点清水清洗,还要将孩子的浴巾和别人的浴巾分开。如果出现了红眼病,建议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针对哪些细菌的感染进行适当的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孕妇得了红眼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如果孕妇得了红眼病,需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检查判断是否,由于什么细菌感染所导致的红眼症状,通常可以使用妥布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膏或者是病毒性结膜炎阿昔洛韦眼药水来进行治疗。孕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眼药水,而红眼病通常在半月内恢复,注意不要和其他人共用脸盆和毛巾,避免转染,最好隔离治疗。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