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非转基因”是一种恐慌营销
超市的货架上,各种标注非转基因的食品不在少数。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样的食品一定更加健康,虽然价格偏高也无所谓。对此,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用非转基因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和虚假宣传的产品,但事实上此类食品根本不存在转基因。企业炒作非转基因无非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恐慌营销,也是一种虚假宣传,是用正确的废话来误导消费者,暗示自己的产品是最优越的,从而卖出不合理的高价。
正确的废话误导消费者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在超市里发现了一款非转基因酱油,他说,这种标注,属于误导甚至是欺诈。因为转基因大豆或豆粕不能用于生产酱油,所以其实并没有转基因酱油。
钟凯认为,企业炒作噱头无非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恐慌营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黄大昉介绍,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用非转基因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和虚假宣传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粮油广告上。比如花生油,本身和转基因作物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全球都没有转基因花生,这种情况下还依然打着非转基因的广告,就形成了不正当竞争。
黄大昉介绍,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前沿领域之一。转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使该生物体具备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更好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利用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例如转基因大豆、玉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大豆粉、大豆油、大豆蛋白、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糖浆、各类快餐食品、糖果糕点等。目前国内消费者接触较多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番木瓜和用转基因大豆油制作的食品。
食品安全博士云无心认为,商家在那些尚无转基因品种的产品上炒作,就是用正确的废话来造成误导。按照法律,这是虚假宣传。
禁止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广告语
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宣传与标注,一直都是社会热点。去年10月9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官微发布消息称,将对涉及转基因、非转基因的产品广告加强审查。其中,在我国和全球均无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及其加工品的广告,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对已有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大豆、油菜等产品及其加工品广告,除按规定收取证明材料外,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效果的词语,如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该官微称,此举是因为农业部向国家工商总局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商请对涉及转基因广告加强管理的函》,国家工商总局将加强对非转基因广告的监督审查工作。
实际上,央视公告的这一要求在国外早已是常规,很多人把它称为迟到了的规范。
■专家建议
非转基因宣传的三原则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产品上的标注、食品公司的产品宣传册、公司网站上的内容,涉及转基因的宣传与标注,跟食品中其他内容的宣传与标注一样,都应该遵循三条原则。
第一是真实。中国的现行法规是:如果食品原料是转基因的,而且在要求标注的范围内,那就必须标明;没有标就默认为非转基因。如果没标但实际上却含有转基因成分,那就是违法,要受到处罚。
第二是不误导。有的误导是用虚假信息产生的,比如宣称非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科学上的共识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跟相应的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健康,所以任何明示或者暗示非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的宣传都是用虚假信息造成的误导。还有一些误导是由真实信息构成的。比如,现在全世界都没有转基因的花生,如果一种花生制品宣称非转基因,就会给消费者造成别的没有这么宣称的花生就是转基因的这样一种暗示,有许多消费者对转基因有顾虑,于是这种暗示就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第三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转基因的宣传和标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很多人以这一权利为由要求强制标注,从而捍卫自己不吃转基因的权利。而反对者则认为尊重这一权利与科学事实相抵触,所以不应该满足。
相关新闻推荐:鲁花花生油自称非转基因被指不正当竞争
-
男人的健康饮食男人需要健康,有时候饮食上的调理比服用任何药物都要强。 1/2瓣生蒜防肠癌 对爱胡吃海塞的男人来说,肠癌比较喜欢“
-
饭后吃冷饮容易消化不良很多人习惯饭后吃冷饮,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更有这样的习惯,事实上饭后吃冷饮并不是一个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有研究显
-
夏天吃糯米好处多糯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类食品,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中医认为,糯米性
-
几类食物常吃伤害大脑1. 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够了。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
-
竹笋的营养价值及其食用方法竹笋是竹的嫩茎,它肉质细嫩,松脆可口,滋味鲜美.古往今来,它一直被视为菜中珍品,有"山珍"之誉,有"蔬菜第一品"美称。历代文人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