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妇产科 > 妇科 > 妇科新闻

宫腔填塞纱条术的操作方法

宫腔填塞纱条术的操作方法

在实行剖宫产后,产后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指出,产后出血是一种产科急症,倘若能及时治疗,可以降低产妇的死亡率,那么,如何治疗产后出血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通常情况下,产妇的术中大出血症状能够通过及时的处理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对于部分顽固性出血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本次临床实验对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宫腔填塞纱条术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剖宫产术中均发生子宫持续性出血问题,经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静脉滴注20U缩宫素,以及子宫体和子宫按摩等常规处理后,使用可吸收肠线“8”字缝扎局部创面。对于缺乏宫缩动力的患者,还需实施上行支子宫动脉结扎术,若上述处理后,患者的出血症状仍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需实施宫腔填塞纱条术。具体方法为:取宽约4cm、长约150cm的抗生素浸湿纱条和高压灭菌无菌纱条。

将纱条一端用卵圃钳夹住,将其从子宫切口处放入宫底部,自左向右沿宫底部从子宫角处起反复压紧并折叠纱条,紧密填塞整个子宫上部分宫腔和下段切口上缘部分,保证宫腔内无间隙。在靠近子宫颈口部位,准确预计所需的纱条长度,并将纱条剪断,自宫颈口处将尾部塞入阴道内5cm左右处,保证患者活动性出血得到控制后,将子宫切口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要避免穿透内膜,且不能缝上纱布。

术后常规行6h以上持续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并在腹部做子宫标记。术后对患者的阴道流血、宫底高度、子宫收缩及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患者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宫底升高、宫腔有积血、阴道活动性出血或纱条浸湿现象,则表明仍有出血,需及时取出纱条。通常情况下,在常规消毒铺巾下,与手术24h后,静滴500mL液体加20U缩宫素,并将纱条经阴道取出。

在生产的过程中,若是出现了大出血,那是很吓人的,这就要求医生有足够的经验来判断和处理,但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您不要以为血止住了就万事大吉了,术后的护理也很关键,看了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您对产后出血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