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何为心气虚证
胸闷气短,盗汗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休息一会就会好转,所以很多人并不是特别在意,中医提醒,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则可能是心气虚证所致,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气虚证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气虚证的形成
《医学入门》中记载,心主血脉,藏神,“……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若心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血流不畅;心气不足,神失潜藏,故神不守舍。因而《症因脉治》说:“……心气虚则心主无威,心神失守。”故本证是以血运迟缓,心神不宁为病机特点。若心气虚进一步发展,气虚及阳,可出现心阳虚,亦可累及于肺,肺失宣发肃降,肺气亦虚,形成心肺气虚证。
心气亏虚所引起,临床以心悸、自汗、气短、胸闷、动则加重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惊悸、不寐、胸痹、虚劳,以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心脏的正常搏动,血液在脉管内的正常流动,以及心所主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有赖于心气的鼓动和振奋。若久病体虚,劳神过度,暴病损伤正气,禀赋不足或老年脏气亏虚,使心气不足以鼓动和振奋心脏功能,便会心神失养,血脉运行不畅,出现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
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心悸,汗多,动则加重,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或结、代为主症,可兼见面色淡白无华,胸闷等症。
心气虚弱,鼓动无力,血行不畅以及心神失养为其基本病机变化。心居胸中,心气不足,心失其养,胸中阳气不振,则感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劳累耗气,稍事活动则心气愈虚,故诸症劳累后加重;汗为心液,心气虚则心液外泄故多汗;心气虚常兼阳气不振,故神疲懒言,精神萎靡;气虚运血无力不能上荣头面,而见面、舌色淡;心主脉,心气不足则脉虚无力或结、代。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损伤心阳,兼见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苔白滑等症。心气虚而血行失畅可成为心血瘀阻证的致病原因。所以有心气虚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就医。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