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六腑”中的“三焦”

什么是中医“六腑”中的“三焦”

中医里面讲究五脏六腑,很多人觉得没那么好理解,如六腑里面的“三焦”,关于三焦,中医专家是这样解释的: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其经脉与心包经相表里。对其形态和实质,三焦的生理功能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的气化和运行水液等。

(一)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二)为水液运行之通道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

(三)表明*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l)上焦如雾

"雾",是指水谷精微物质的一种弥漫蒸腾状态。上焦如雾指上焦有宣发卫气,以雾露弥漫的状态营养于肌肤、毛发及全身各脏腑组织的作用。

(2)中焦如沤

"沤",在这里是指饮食物经腐熟和发酵状态的形象。中焦如沤是指中焦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

(3)下焦如渎

"渎",即水沟,为排水渠道之意。下焦主泌别清浊,排泄二便,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肾、小肠、大肠、膀胱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