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气”如何运用到中医里
中医中的一些学说总是很神奇,如中医中“精气神”中的气,生气、口气等,我们总觉得气是无形的概念,看不到摸不着,想不想知道中医中是如何诠释的呢?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中国的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的,气的概念非常完美的融入到中医学的理论中,那么什么是气呢?《黄帝内经》说:“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的“上焦”也就是心肺,把饮食物的精华布散到全身,像雾露一样滋润灌溉脏腑、皮毛,使之得到营养,这就是“气”。看来中医所说的“气”是一种微小的、难用肉眼看见的,具有营养作用的微粒。中国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的颗粒,所谓“气聚为物、物散为气”,气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了物,而物散开了就成为“气”。这是中医学对“气”最基本的认识。
而“气”构成的“物”又都会表现出其功能,发挥出作用,中医又把这种效能也称为“气”,如心的功能称为“心气”,肺的功能称为“肺气”,肾的功能称为“肾气”等等。
例如中医认为“肝”有主疏泄的功能,肝对人的情志“主怒”,在正常情况下,肝发挥正常功能称为“肝气”,在肝疏泄的功能受到阻滞,出现急躁易怒的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也说它是犯了“肝气”。最有意思的是“脾气”这个词,通常情况下,脾气指脾的功能及其赖以产生的精微物质或动力。当把“脾”读为“皮”的音时,脾气就成为指人的习性或借指事物的特性;更指怒气,或容易发怒的性情。
因遇到某事物或人的行为是自己感到不快,通常称为“生气”。诸葛亮“三气周瑜”,这里的“气”就有使之“生气”的意思。我们无从考证“气”的这个意义的来源,但是中国人谁都一听就能明白。
从某种意义上说,气就是指生理功能,又指具有活力很强特性的物质。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中医学把“气”的具体作用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即推动作用,温煦作用,气化作用,防御作用,固摄和托举作用。所谓推动作用,是说人血液的流动,脏腑功能的发挥,精神意识的灵敏,四肢运动的灵活都需要气的推动,如果这种推动力不足,我们就说他“气力不足”。
所谓温煦作用,是说“气”是*热能的来源,气虚则恶寒怕冷,体温较低,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较弱。所谓气化作用是说气具有将各种物质进行转化的作用,如把饮食物转化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称为“水谷精微之气”,就是依靠这种气化作用。所谓防御作用,是指*抵御外来病邪的侵袭,不发生疾病的功能,中医把这种气称为“卫气”。
所谓固摄和托举作用,则是指血液在脉道内流动不溢出脉外,脏腑在体腔内有固定的位置,不会因为站立而下垂,都是依靠气的固摄和托举,所以中医常把内脏下垂一类的疾病称为“中气下陷”。气在*内是流动不止的,中医把气的流动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统称为“气机”。而气的流动受阻,则称为“气滞”或“气郁”。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