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中的“正”和“邪”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而发病,这就突出了正气的弛弱在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只有在正气不足,防御能力下降,或者邪气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御能力时,外邪才会乘虚侵袭而发病。因此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中医学中的邪气,包括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虫兽伤等。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能起主导作用。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时所应用的法则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概括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扶正不能忽视祛邪,因为祛邪能消除致病因素,故前人有“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之说。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