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剂型与药效有什么样的关系
现代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衡量制剂疗效的首要因素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同一方剂而言,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顺序如下: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而口服剂型的吸收速度则依次为:溶液型>混悬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包衣片、包衣丸。生物利用度高者疗效好,现分叙如下:
1.溶液型:以汤药为主,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液体中,质点<1nm(纳米),故吸收快而全,生物利用度最高。其中的酒剂和酊剂,因含有乙醇,可促进一些药物在胃中的吸收速率。
2.混悬剂:质点为500~2000nm,药物须从颗粒中溶解或释放后才被吸收,因此其生物利用度低于汤剂而高于其它固体制剂。
3.散剂:为粉末状,没有体内崩解过程,表面积大,仅受到胃肠液浸润、溶出速度的限制,故生物利用度高于其它固体剂型,服后奏效颇快。
4.胶囊剂:水溶性好,服后囊壳在胃中易破裂,药物可迅速分散、释放,生物利用度高于片剂和丸剂,吸收较快。
5.片剂:分为粉末片、半浸膏片、浸膏片、提纯片。因需加入粘合剂,压片时被挤紧,使药物的表面积大减,在胃内的崩解速率是影响吸收的主要因素,如加糖衣则使崩解时间更为延长,显效较慢。
6.丸剂:制备时加入了湿润剂或粘合剂,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崩解较片剂更慢。近年制成的浓缩丸,崩解亦慢,新近问世的滴丸依靠基质在冷却液中收缩成型,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一般丸剂的吸收速率依次为:滴丸>浓缩丸>水丸>蜜丸>糊丸>蜡丸。
中药剂型的选用,常依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而定。如体虚者常用蜜丸、口服安瓿、胶囊等缓和剂型;体实者用水丸、片剂;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宜选蜜丸、糊丸、蜡丸、混悬型注射剂等,以维持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和药效;短期用药则用汤剂、散剂、胶囊、水丸、片剂等,尽快使体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治疗肿瘤等严重疾病,则应选混悬注射剂、乳浊型注射剂、脂质体注射剂等,通过淋巴系统运转,既可发挥长效作用,又可显著降低药物对*的副作用,且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增强了疗效。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