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解释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解释

不育在现在看来就是男性的问题。如果男性不育,在中医方面我们能知道些什么呢?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解释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像“肾藏精”,“精亏在于气血亏”这样一些中医上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中医方面的专家就重点就此解释一下。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解释

不育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临床上就生育能力而言,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就既往有无生育而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别。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男性的生殖能力有系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中指出:“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这就奠定了以“肾”为核心的男性生育理论,强调肾藏精以及肾精在男性生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肾精学说,一直沿袭至今,对临床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专家提示性生活过频或诱发不孕不育

中医男性学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另外一种学说,认为男性生育不单纯是生殖系统的问题,而在于*脏腑、气血、经络的功能相互协调,这就是整体观学说。如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中提到:“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有五劳七伤、虚羸百病所致,故有绝嗣之患。”又如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宜麟策》中指出:“凡男女胎孕所由,总在气血。若血气和平,壮盛者无不孕育,亦育无不长。其有不能孕者,无非气血薄弱。”从而由“先天之本亏损”转向“后天气血化源不足”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

当代中医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男性不育症的认识全面化,充分借鉴了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和诊疗手段,在理论上提出了许多前人所未发明的新观点,如从湿热毒邪论治、从痰浊内蕴论治、从肝郁气滞论治、从精窍瘀阻论治等等,由“因虚致病”转向了“因实致病”的辨证思路。许多过去认为的不治之症,如死精子症、无精子症、免疫性不育症等,也有了治愈的报道。

总之,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的解释和认识都历史悠久,理法方药俱全。治疗上注重调整肾的阴阳平衡、补充肾之精气,同时也重视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的整体协调,在发展前景上有深远广阔的研究探索空间。>>>肥胖或致男性不育:脂肪压迫血管可致睾丸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