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的中医护理方法展示
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病症。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胰腺炎、胆囊炎等。
1、病因病机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气机通畅,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圣济总录·呕吐》中记载:“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外邪犯胃:风、寒、湿之邪以及浊秽之气,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正如《古今医统,呕吐哕门》所说:“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2)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皆可损伤脾胃,致使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消,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脾胃虚弱: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生化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生痰,积于胃中,当饮邪上逆之时,发生呕吐。亦可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而致呕吐。正如《证治汇补·呕吐》中说:“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2、辨证论治 呕吐一证,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虚证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景岳全书》将呕吐分为虚实两类进行辨证论治。实证以祛邪化浊,和胃降逆为主;虚证多用温中健脾、滋阴养胃及扶正之法。
相关文章
-
风湿病康复要注意什么?风湿病的患者要经常做按摩,能有效缓解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感,能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环节关节的活动性,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增
-
中医上说民间“九九”是什么呢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
-
脾虚的5个症状是什么呢脾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你了解过自己的身体器官吗?小编今天就为你讲解有关脾的知识。脾的功能是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
-
寒性体质的人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呢很多人经常会手脚冰冷,为啥会这样,其他人为啥么事呢?人类的体质有多种,如寒性体质,热性体质,平和体质等,他可能是寒性体质
-
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吧你了解自己的脾脏吗?你知道他的功能作用是什么吗?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承担着过滤和储存血液的作用。这用重要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