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补水 多吃果蔬 “白色食物”能防燥

冬季补水 多吃果蔬 “白色食物”能防燥

进入冬季后,由于气候寒冷,空气干燥,皮肤活动机能低下,油脂、汗液分泌减少,不但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会觉得紧绷不适,干燥皱裂,就是油性皮肤也会因冷空气的侵袭、散热的加快出现干燥,起皱等缺水现象。为了让皮肤安全过冬,除了要多饮水外,在养护皮肤方面还要注意下面问题。

  脸部保养

  冬天要尽量用冷水或温水洗脸,对促进皮肤吸收水分,增进皮肤弹性和光泽,提高皮肤抵抗力均有良好效果。要减少和避免用热水洗脸,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如果用热水洗脸,温度变化太大会使微血管破裂。另外,热水洗脸会使本来已趋干燥的皮肤蒸发更多的水分和油脂分解。

  冬天应注意不要经常使用磨砂膏磨面,更不要天天用磨砂洗面奶洗脸,特别是干性和中性皮肤的朋友。油性皮肤的视其油脂多寡和角质的厚薄,一般半个月做一次磨砂洁面就可以。为了改善冬日枯黄干燥的皮质,可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霜早晚护肤,每周做一两次保湿面膜,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补充营养和水分,操作完毕,立即涂抹护肤霜保养皮肤和防晒。

  唇部保养

  唇红粘膜娇嫩,且缺乏脂质滋润,冬天要特别注意嘴唇的护理,否则很容易起脱皮和干裂,可选用润唇膏定时涂抹。如果嘴唇干裂脱皮,千万不可用舌头去舔,结果会使嘴唇更干,正确的方法是在嘴唇上先涂一层油软化死皮,几分钟后轻轻擦去,再涂上润唇膏;或者可在晚上睡前用针刺穿维生素E的胶囊后涂抹与唇部。

  眼部保养

  眼周、颞部皮肤嫩薄、敏感、易起皱纹,可选购一盒适合的眼霜,每天早晚涂抹,用无名指和中指轻轻按摩上下眼睑和眶周皮肤,至吸收完全为止,如果能用果酸活肤精华液和保湿修护眼霜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其他部位

  除了脸部以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要特别注意。洗澡水不要太热、不要用碱性的沐浴露否则会使皮肤失去太多油脂引起皮肤搔痒症。冬天最好用含天然蜂蜜、甘油、凡士林等滋养成分比较高的沐浴露和润肤露,对于防止皮肤的绷紧和缺水暴裂效果明显。

  户外保养

  冬季室内外温差太大,特别在北方的朋友,洁面后一定要涂上防护乳霜,手脚等涂上润肤露,最好还等过20分钟后才到室外,外出时应注意保护好面部和双手,减少寒风和冷空气对皮肤的刺激;如果有些人手脚容易受冻发紫发黑的,最好经常涂抹润肤露然后双手互搓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手部"热"度。

  多吃果蔬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表示,秋冬季节燥气伤阴,喝进的水很大一部分都随尿液排出了。此时,燥气会导致体内有火,不妨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既可保住水分,还能养阴润燥。

  翻开食物成分表不难看出,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过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获得300~400毫升水分。另外,日常饮食讲究的也是干稀搭配,从三餐中获得1500~2000毫升的水分并不困难。因此,不妨充分利用三餐进食的机会来补水。每天除喝水之外,选择一些果蔬和不咸的汤粥,补水效果都不错。

  “白色食物”能防燥

  中医认为,解除燥热多用润法。根据五行五色的原理,不妨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做菜时,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其中,白菜、萝卜这两种大众化蔬菜功效最好,可谓是最经济实惠的滋补品了。《本草纲目》就称萝卜为“蔬中最有益者”。白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和苹果高出8~10倍;而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预防因燥热导致的皮肤干燥,其中的纤维素还可促使肠蠕动,预防便秘。但要注意的是,肠胃寒凉的人在冬季应少吃一些。吃水果时,梨则是“补水之王”,不但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还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

  在烹调方式上,可做一些多汁的流食,如雪梨羹,把雪梨、银耳、百合一起煮,加入些藕粉,有清热生津、化痰润肺的功效;百合莲子小米小枣粥,有滋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此外,还可以煲一些冬瓜汤、莲藕汤、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等。杨力还提醒,冬季晨起最好能喝一杯蜂蜜水,或者在早餐的豆浆或牛奶中加入些蜂蜜,能有效缓解冬季皮肤缺水少油、体内积火燥热的症状。

  多吃酸,少吃盐

  冬季补水还应注意两点。其一,少辛增酸。饮食应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多吃山楂、柚子、石榴、苹果等清润甘酸的水果,由于其中含有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矿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以滋阴润燥。其二,少吃盐。如果饭菜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盐饮食还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种病菌乘虚而入,诱以咽炎。另外,炒货如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样是咽喉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