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一些具体的机理和作用

打坐的一些具体的机理和作用

我们如果常看古代的一些电视剧的话,就不难发现里面很多人都会选择用打坐这一方式来静心。打坐其实也涉及了一个精神境界的清明与干净,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方面。下面寻医问药中医频道就来为大家介绍打坐的一些机理和作用。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它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与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古人极为推崇。

在打坐中由于思想和身体各部位都已放松,所以极易入静,《玄珠心镜注》云:”人能空虚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道德经》曰:”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指入静及打坐的要领,而入静则是打坐的基础和精要。《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司马承祯说:”夫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王重阳在《立教十五论》中也讲:”凡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往往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云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太平经》说:”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

在打坐中我们不但要求静,而更主要的还需求忘,道家中的许多圣贤、真人就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使自我与整个自然合而为一,从而领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谛。《道枢》曰:”虚无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虚,置我于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虚皇天尊》云:”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内养真诠》言:”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讲:”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

让我们再认真地审视一下标准的打坐姿态,大家都会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个近似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而从头顶至下的三分之一处正是下丹田所在之地,也正好是”黄金分割率”的0.618之处。丹田为藏精之府,同时也是炼精化气之所,丹田的真气充盈凝聚成丹后可固本培元、贮存能量。另外丹田还是任脉、督脉、冲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和归缩处,同时也是血气汇集和真气升降的生发之地。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泉、阴阳之会,故历代养生名家都极强调下丹田的修炼。

打坐和我们自身的“气”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气定下来我们的身体才能够很好的迎合环境,让自己的身体完全镇定下来,让我们的精神开始放空,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放松,所以多多打坐的话无疑肯定是能够对身体有着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