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约1/4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病因:有很多,如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包括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等。

发病机制:包括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类。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多为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多由组胺释放剂所致,又称为假变态反应性荨麻疹。组胺释放剂有阿托品、奎宁、阿司匹林、可待因等药物,鱼、虾、蘑菇、茄子等食物。

病程分类:荨麻疹在6周内痊愈者称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起病迅速。患者常先自觉皮肤瘙痒,随即很快在瘙痒部位出现风团,红色、肤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和形状不一,开始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风团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随着水肿的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消退后不留痕迹。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胃肠道粘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感染引起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心理影响:急性荨麻疹发生在面部时,可表现为风团、双眼眼睑的血管性水肿,对患者的容貌产生极大的影响。

急性荨麻疹出现的限局性水肿不仅发生于皮肤,亦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患者可出现憋气、胸闷、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荨麻疹急性期可全身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影响患者工作和睡眠。由于患者发病过程中忌食鱼、虾等可加重病情的食物,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

急性荨麻疹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可出现焦虑、烦躁、抑郁。

治疗:急性荨麻疹应积极治疗,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低血压性休克时,如不积极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同时积极寻找病因,除去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