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济南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

记者直击济南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

核心提示

4月8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山东的菠菜抽检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饮用水抽检监测无异常。4月9日,记者跟随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详细了解了济南饮用水和菠菜放射性核素检测全过程。

取样:卧虎山水库及周边区域随机取样

4月9日的取样由省医科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大平和放射医学研究所辐射防护监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英民负责。上午10点10分,记者随同邓大平和陈英民一起来到济南主要饮用水水源之一的卧虎山水库。据介绍,卧虎山水库作为济南环境辐射检测点已有20多年历史,以往的常规检测多为一季度一次,每次的样品水量为20公斤,常规检测时要把样品水蒸干、浓缩,检测时间需要一周多。

邓大平说,3月27日开始的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核素应急检测和常规检测要求不同,饮用水不需要蒸干环节,而是直接对样品检测,每次的样品水量保证在1公斤以上就可以。

沿卧虎山水库大坝台阶下到水库边,陈英民用一个10公斤容量的塑料桶取了满满一桶样品水。记者注意到桶上标明了“卧虎山水库”和“4.9”字样,以此标注水样的取样地点和取样时间。陈英民介绍说,在水库每次取水样的地点不固定,以前也曾租船到水库中心取过水样。

取完水样后,10时32分,两位专家来到卧虎山水库东北角的仲宫镇东许村的菜地,采集菠菜样品。样品的采集也是随机的,但要事先征得菜农的同意,并按市场价格支付菜农费用。

菜农魏庆友的菠菜是露天种植,数量和长势比较符合样品要求。在征得魏庆友妻子同意后,两位专家采集了1.65公斤菠菜,并按每公斤2元的价格支付费用。在菜田地头,陈英民当场在装菠菜样品的塑料袋上写好采集地点和样品名称。10时50分许,两位专家带着采集的水样和菠菜样品返回省医科院。

至于为什么选择菠菜作为样品进行检测,邓大平解释说,菠菜是一种多叶蔬菜,叶片面积大,而且叶片表面有绒毛,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选择了菠菜当检测样本。

送检:一品一登记

11点30分左右,邓大平和陈英民带着用于放射性核素检测的样品径直来到省医科院6楼的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化学实验室。记者注意到,在6楼的走廊两侧和放射化学实验室,摆了很多用于放射性核素检测的各种样品,其中以装有水样的塑料桶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