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防暑

中医教你如何防暑

我们是通过出汗来散热的。气温太高、出汗太多、身体里水分没得到及时补充会中暑;而气温不是“非人”的高、但周围环境湿度太高、汗液无法排出也会中暑。所以中暑不仅看温度,湿度同样重要。气温40℃、相对湿度30%和气温38 ℃、相对湿度50%都特容易发生中暑,甚至在气温不太高的30℃-31℃,如果湿度达到85%,感觉太闷了,毛孔张开却无法排汗,也有中暑的可能。

    还有一种叫“阴暑”,区别于阳光下的暑气。人在屋中坐,它就来了,随时伺机行事。要是我们运动后一身大汗立即洗澡、一次吃N多的冷饮或开着空调睡觉,那时毛孔张开,机会可来了,中医叫它暑邪也好湿邪也好,一贯而入。我们会头疼怕冷、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甚至呕吐、腹泻。阴暑的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不去,很不舒服。

    防暑除了简便的开窗通风之外,还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要保护好心神,让精神饱满,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专家们认为,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情绪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有16%的正常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

    暑湿季节最好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防止湿气困扰脾脏,又有利于清气上升。可以经常吃西瓜,西瓜有天然白虎汤之称,是清暑祛湿的天生良药。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也有祛湿作用。

    此外,因为炎夏消耗比较大,除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例如鱼、肉、蛋、奶和豆类之外,还要多喝茶。喝茶可以补钾,夏天出汗多,钾很容易随汗排出,如果缺钾,就会感到倦怠乏力,而且耐热能力降低。茶叶含钾较多,建议不妨多喝些熟普洱茶。这样的茶发酵程度较高,发酵后会产生很多微量元素,能促进食欲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