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中医教你调养法?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中医教你调养法?

其实人的身体是很脆弱的,因此我们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也要好好地去保护它,特别是出现脾胃虚弱是会影响到健康,所以当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人们也要选取好的中医方法来进行调节,那么,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中医教你调养法?下面就是简单的解答。

临床辨证中,根据胸闷、胁痛、心烦、抑郁、易怒以及乏力、倦怠、纳呆、腹胀、便溏两组症状和舌质淡(红)、脉弦辨证为肝郁脾虚。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伴有肝郁化火、胆热痰扰、脾虚湿盛、心脾两虚、脾肾阳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证型。临床治疗该类疾病以疏肝健脾为基本治法,常用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同时针对不同的兼证,或配以清肝胆之热、或化痰降浊,或清利湿热、或温阳化湿、或补益心脾、或温补脾肾、或清肝和胃、或行气化瘀等。

疏理肝气,调畅气机

肝郁气滞常表现在肝、肺、脾胃等脏腑功能障碍。肝气郁滞临证常见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痛势走窜,心烦、抑郁、易怒、脉弦等,临证常用四逆散加减。肝气犯胃则见胃脘胀满、两胁窜痛、嗳气吞酸、呃逆,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喜用黄连、佛手、苏梗、沉香、川楝子。肝气郁滞,影响肺气宣发、肃降,肺气郁滞则见咳、喘、胸胁满闷、痰多而黏、脉滑,此为肺失肃降、痰浊阻肺,临证用四逆散合二陈汤加桑白皮、桔梗、杏仁、浙贝母、厚朴行气降逆、燥湿除满。临证时视各脏腑功能变化,佐以行气药,可提高疗效。

健脾益气,培元固本

在内伤病的治疗中重视保护元气、调理脾胃,他认为益气健脾法是临床最常用、最基本法则之一,不仅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还可以广泛运用于其他脏腑疾病的治疗。这是脾胃所处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功能所决定的。脾胃居中焦,上连心肺,下及肝肾,是五脏气机升降之中枢,为五脏活动提供能源。脾胃健旺,则生化有源,升降得宜,五脏安和,百病不生;脾胃失和,则外邪易侵,气血不足或失和,脏腑不安,诸证迭起。故调治脾胃则能疗诸脏。

脾虚的患者,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眩晕自汗、舌淡红、脉沉细。常见于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慢性肺系、心系、消化系疾病及亚健康状态患者。治宜健脾益气,潘树和喜用四君子汤加减,重用黄芪、葛根。若伴有肢体麻木,心前区闷痛、刺痛,此为气虚所致血瘀,治以益气活血,加入丹参、川芎、水蛭粉,疗效显著。

脾气能升发输布胃中水谷之气,故“脾能升清”。脾虚日久,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临证可见久泻不已,小腹及肛门下坠感;轻者,临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白豆蔻、干姜、黄芪、厚朴、枳壳等辛甘温胃、健脾行气之剂;重者,予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加减治疗。

标本兼治,恢复气化

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种生命的物质经常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气的这种运动变化及其伴随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称之为“气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气化包括了体内生命物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和相互之间的转化,以及伴随而来的能量代谢与转化。气化是机体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气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脏腑功能。

专家提醒:上面所讲的也就是脾胃虚弱的调养方法,我们大家更是要做好全面的了解,同时专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多个方面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当出现一些疾病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好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调养和治疗是比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