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进行时 如何把握好“度”?
常言道,春捂秋冻。进入春季之后,气温还不是非常的稳定,可以说是乍暖还寒,千万不要过早的脱下厚重的棉服。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春捂的工作呢?如何掌握好春捂的“度”呢?下面就为大家说说如何“春捂”。
初春为什么要春捂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讲究“春捂秋冻”,即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早春时常有寒冷气候的反复,穿着宜偏暖些。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体质较弱者来说,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医生介绍称,老年*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
另外医生还提醒,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这样对身体不利。
知道了初春乍暖还寒要“春捂”,一般来说,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春捂持续多久?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捂”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如何做到春捂呢?春捂也要有度,尤其老年人朋友,儿童更不易提前的脱下棉服,谨防寒气侵入,否则会导致疾病的侵袭。
-
如何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生活中压力过大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大家必须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人体的疲劳,睡眠不充足也
-
春季吃什么养生呢春天气温多变,所以人们的身体也会受此极大影响,所以在春季里实时的掌握好养生,特别是建议大家实时食用些大红枣,对其身体起到
-
热敷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除了有内服药物之外,使其也有很多外用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常见的热敷治疗,特别是对于女性身体发生痛经疾病,并且有身体发
-
春季有哪些养生小常识立春以后,就已经迎来了春天,但是,天气仍然会有一些寒冷,冷空气随时都会下降,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一些保暖,在春
-
春季怎么养肝 告诉你四大字诀春季怎么养肝呢?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肝脏也是属木性,所以春季时节是养肝的最佳时节。寻医问药中医介绍,肝火过旺或者肝气郁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