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泻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分析

番泻叶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分析

番泻叶为豆科草本植物狭叶番泻CassiaangustifoliaVahl和尖叶番泻CassiaacutifoliaDelile的干燥小叶。其近于成熟的果荚(番泻荚sennapod)功用与叶相同,服后腹痛的副作用较小。中医认为本品性寒,味甘苦,归大肠经,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中国药典名FoliumSennae,国外一般称Senna。公元9世纪时阿拉伯已作药用。我国有关本品药用的记载始于近代王一仁著《饮片新参》,仅数十年历史。现代研究发现番泻叶具有泻下、抗菌、止血、解痉等药理作用[1]。近年来,其被国内外主要用作腹部及肠道各种影象检查前或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主治各种便秘,特别是老年性及顽固性便秘;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也有促进作用[2]。也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导泻剂。但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据资料报道和本人观察,现将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与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应用

  1.1便秘每次6~9g,水煎服或开水泡后服[3]。亦用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4]。小剂量(3g)治疗老年男性便秘,总有效率96%[5]。对于产褥期便秘者,每次7~8g,开水泡后服,治疗100例,多数一次即可见效,不减少乳汁分泌,通便后恶露减少。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1]。

  1.2回乳4g番泻叶,水200ml浸泡20min,1日1剂,分2~3次口服,56例哺乳妇女在3~7天出现断乳[6]。

  1.3腹部及肠道各种影象检查前或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仇氏报道50例泌尿系造影前泡服番泻叶清除气体和粪便,总满意率92%[1]。方氏[1]用番泻叶10~20g清洁肠道,30例钡餐检查满意率100%;30例腹平片检查满意率93%。沈氏[7]应用番泻叶在妇科手术前肠道清洁以及王氏[8]在腹部手术后胃管内注入番泻叶浸剂促进肠蠕动的研究中,均有显著的疗效。

  1.4急性胰腺炎番泻叶15g,水泡服;重症者除口服外,配以每次10~15g保留灌肠[9]。

  显减轻由0.6mol.L-1盐酸和皮下注射吲哚美辛所引起的胃粘膜损伤。

  1.6急性细菌性痢疾对热结型便秘的实证,有迅速退热和使大便培养转阴等作用[11]。

  1.7泌尿道结石温氏[12]报道,番泻叶50g水煎30min,日顿服,共服2d,结石排出率76.5%(26/34)。

  2不良反应

  据报道[13,14],番泻叶主要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腹痛、过敏、上消化道大出血、恶性血压变化、癫痫样发作、中毒、急性尿潴留、成瘾性等。对番泻叶的不良反应较轻者,可以口服绿豆汤或甘草汤予以解毒,严重者则需要对症处理。有报道用生白芍或甘草炮制番泻叶、或用番泻叶及通幽草(又名鸡矢藤)按1:2比例泡服清洁肠道,基本上克服了腹痛、恶心等副作用。

  3不良反应分析

  3.1剂量过大《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312页番泻叶用法用量项规定:3~9g,而在1995年后各版药典将其修改为:2~6g,说明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专家们已注意到大剂量使用番泻叶的毒副作用。而在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中大多用量超出规定,超剂量或长期饮用的不良反应:①剧烈呕吐及消化道出血的用量为多数15~30g。②呼吸急促,癫痫样发作,其用量为18g;有用40g通便致尿潴留。③顿服30g引起血压恶性变化。④沈氏[8]用15g的剂量,病人服后在3~5h后出现腹痛不适,不少病人腹痛腹泻明显,甚至难以接受后不愿接受,减量后副作用小效佳。长期、大剂量应用番泻叶,泻下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还会损伤肠肌丛神经元,引起难治性的便秘;低剂量的番泻叶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15]。因此要掌握好剂量及疗程。

  3.2使用方法不科学在服法应用上,由于番泻叶有效成分为番泻苷,属结合性蒽苷,这些苷类成分对热不稳定,长时间煎煮易分解为几乎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使泻下效果降低。有些病人服后效果不好,次日不能作检查,可能与服法不当有关。而马爱华等[16]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番泻叶中番泻苷的总浸出率。结果为:煎煮5min时,番泻苷含量较高,煎煮时间愈长,番泻苷煎出率愈低,这是番泻苷被破坏的缘故。煎煮5min时,番泻苷含量低于100℃和90℃浸泡;90℃浸出率最高;浸泡时间以30min为最佳。就浸泡次数来看,浸泡四次总苷浸出率为37.86%(第1、2、3、4次的浸出率分别为12.20%、9.06%、8.74%、7.86%),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苷类未浸出,这也证实在服用时让病人多泡几次是正确的。因此,病人服用番泻叶时不能煎煮,最好用90℃左右的水浸泡四次以上,浸泡时间每次以30min为宜。也可根据番泻苷类易溶于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取保温杯加2g碳酸氢钠,再放入4~5g番泻叶,用90~95℃开水500ml浸泡10min饮用。

  在口服番泻叶或其制剂,约于6h左右出现泻下作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避免让病人夜里出现泻下排便的情况。

  3.3辨证应用,严格掌握适应症中医认为番泻叶苦寒伤胃,久服可败伤胃气,适用于热结便秘、气滞的实证,对气血虚、阴阳虚的便秘者,不宜使用。同时要注意抗生素是影响番泻叶泻下作用的因素之一。有报道[17],使用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的便秘病人,通便效果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抗生素抑制了使番泻苷水解为大黄酸蒽醌的酶,影响了番泻叶的泻下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番泻叶应严格控制剂量,对习惯性便秘者,注意不可长期服用;对气血虚、阴阳虚以及晚期肠癌的便秘者,不宜使用;对完全性肠梗阻、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原因不明的腹痛、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的脱水、10a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应慎用或禁用[18]。故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上,单味番泻叶以90~95℃的沸水泡服为好,配伍其它药物入煎剂宜后下。饮用方法上应注意泡时先少量饮用,达效即停服,效果不理想再逐渐加服,切忌泡后一次服完,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