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断病要掌握的四点原则

中医问诊断病要掌握的四点原则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今天就为大家说说问诊,问诊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些依据,这样可以制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那么问诊都要问哪些事宜呢?问诊要掌握哪些原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问诊的基本常识。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现在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

询问的项目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等),主诉(病人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症状),现病史(当前症状的开始时间,诱因,部位,持续时间等),既往史,系统回顾,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一些简单或直观的疾病,通过问诊即可有初步诊断。问诊也可初步区分一些疾病,如宫外孕和阑尾炎均可致急性下腹痛,这时,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月经史即可初步区分。

问话要通俗,不要使用病人不易听懂的医学术语。如问肝郁气滞的病人“胁痛吗?”问感冒的病人“恶寒吗?”这里所问的“胁痛”、“恶寒”都是医学术语,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患者是不容易听懂的,所以,医生问诊时要注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需要询问时可分别问其“两肋叉痛不痛”、“怕不怕冷”等通俗易懂的语言。

要重视主诉。因为主诉常是病人自觉最痛苦的病情。根据主诉,再深入询问,有助于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病情和辨证。

要善于抓住重点询问,启发诱导,但不能依主观意愿套问病人,这样才能抓住要领,获得可靠资料。

对危急病人,要扼要询问,不必面面俱到,便于迅速进行必要的诊察,及时抢救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