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方名】 大黄附子汤
【出处】 《金匮要略》
【分类】 泻下剂-温下
【组成】 大黄(9克) 附子(12克) 细辛(3克)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用法】 水煎服。
【禁忌】 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方解】 本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人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本方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3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化裁】 腹痛甚,喜温,加肉桂温里祛寒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相关文章
-
睡眠不好怎么办?解决方法在这里睡眠不好应该要注意作息规律的调节,有规律的作息能有效改善睡眠状况,并且要注意注意力的提高,能有效改善工作效率,充足的睡眠
-
毒素堆积身体差 中医排毒方法多我们日常生活饮食等事情都会让体内有一些毒素堆积,如果不能及时的排除身体的毒素,就会皮肤不好,或者是脸色不好,那么如何才能
-
中医告诉你五个快速治疗腹泻的偏方拉肚子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都会发生的事情,轻微的拉肚子只是会导致腹痛等不适,如果拉肚子严重并且持续时间很长的话,就会造成严重
-
如何治疗腹泻 喝山药蛋黄粥效果好腹泻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长时间的腹泻,会让身体很不舒服,中医认为造成腹泻有很多的原因,治疗腹泻要找到原因,科学治疗,
-
中医提醒:换季拉肚子要警惕是肾虚最近是换季的时候,换季的时候早晚温差比较大,很多的人会因为不注意就着凉腹泻了,中医认为腹泻时因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