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症候分析!

麻黄附子细辛汤症候分析!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的方,主要可以治疗表里俱寒,即外感风寒,心肾阳虚,还可以治疗感受风寒以后的暴哑或是失音,都是一种表里同病的症候。

主治证候为发热,恶寒甚剧,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脉沉微。有的说它表里俱寒,表里同病。表寒就是外感风寒,里寒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具体来讲,涉及到肾阳虚了。所以有的说寒伤肾肺,在第二个是暴哑了,不但治疗暴哑暴盲,所以这个方用得非常宽,但是做为原书主治里边是阳虚外感风寒,表里俱寒。《伤寒论》上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就是心肾阳虚,心肾阳虚,心反映出是阳气者,精则神藏,阳气温养心神,肾反映出热力来源,所以肾阳虚本身就有畏寒恶寒的特点。那外来又感受风寒,那少阴并就心肾阳虚,本身特点是恶寒的,所以张仲景说:少阴病,反发热,恶寒怎么反而发热呢?说明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说明是表证,表证脉应当浮的,脉沉者,脉又沉的,又反证了阳气很虚了,不能鼓动血脉,所以简单几句,他描述了一个表里俱寒,阳虚感受风寒的一个特点。

所以他也应该有恶寒发热,外感风寒,但发热较轻,恶寒甚剧,恶寒很重,这恶寒本身有外来风寒的因素,风寒束表因素,又有本身是少阴病心肾阳虚,特别肾阳虚的基础,所以恶寒很重,虽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虽然盖得很多,穿衣服很多,内在之寒,内生之寒,不是一下子,不像较轻的这个,特别是肾阳虚以后,四肢逆冷,厥逆,不像脾胃阳虚这种不温清冷这个程度,脉呢,出现沉微,所以从这个病机,表里俱寒,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是这样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