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饮的方义分析!

参苏饮的方义分析!

参苏饮可以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有明显的气虚表现,又有明显风寒表证,因此要益气解表,由于气虚,脾不运化,产生痰湿,阻滞气机,化痰理气并举。

君药是苏叶,用苏叶是考虑在发散药当中它比较平和,它是辛温的,发散风寒,自身兼有理气的作用,所以做为一个君药。葛根人参这两位是臣药,这里要体会的是像柴胡、葛根这些药,怎么用在发散药当中,用它发表的话,都在什么证当中,在这里葛根使用,是考虑到解肌发表,它发表,比最浅表,皮毛往外发表来说要深一层,阳明主肌肉,所以说它解肌发表,苏叶这些就发散风寒,它是解肌发表。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重深一层的呢?因为有气虚。凡是有一些气虚特点,发散都要用既有散表的,又有相当于防止表邪开始深一层的情况,你可以解肌往外透,人参在这里上升到臣药,它既有助正祛邪,同时也要纠正体内的气虚,所以这方里,人参、茯苓、甘草,类似于四君子汤,没有用白朮。人参在这里益气补虚,同时助正祛邪。当然你说参苏饮里由于气虚用点人参,有没有防邪复入作用呢?它益气补虚本身也会有,而且从败毒散以后,人们比较重视防止重感,治疗外感,针对这种情况,柯韶伯总结的,治外感他认为不难,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他说不怕没有驱邪的,驱邪很好去,而最怕没有防御的。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也就是说,并不怕风邪不去,最怕它又回来,又回来反这种留连。那表越来越虚,以后不好收拾。他说怎么和正呢?为什么呢?玄(元)府不闭故也。表虚之人,玄府(体表),腠理毛窍,不能固密,表气虚了,不能防御。所以针对不同体质就产生了很多方,用少量人参助正驱邪,同时防御外邪。

这方实际上也出在《和剂局方》,实际上利用了一些附方,半夏茯苓陈皮和后面的甘草,就是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的。治疗湿痰的一个基础方。湿聚成痰,通过这个方结合加减,治疗各类的痰证。所以在这里,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也可以看出一个治痰、化痰、和胃的一个基本结构。而其中将来当然要讨论到治痰基础方二陈汤,半夏、陈皮是个非常基本结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