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散的逆流挽舟法!

败毒散的逆流挽舟法!

败毒散不仅可以治疗外感风寒湿邪为主的虚人外感,还可以治疗痢疾初起有表征,这是因为败毒散在解表的同时,调整内在的气血津液,故喻嘉言(喻昌)就把这个方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起了个名,叫逆流挽舟法。

那它的道理在哪里呢?喻嘉言利用这个宋代的方来治疗,从他讲外邪陷里成为痢疾,通过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愈。他认为这个痢疾是由外邪,*也一点气虚,正虚外邪内陷,和那积滞相合,形成这种痢疾,表证还在。这是一种解释方法。从现在看,很多临床上,就是说有表证也有痢疾,这种感染,胃肠道感染,所以又有寒热表证,又有里急后重,腹痛,一定得有脓血。他比喻就相当于长江三峡那过去拉纤的,如果顺流而下用不到拉纤的,逆流挽舟是比喻那个拉纤的,都逆流向上,你既然是从表邪内陷形成的,通过发散,整个是散风、寒、湿,通过发散,使得内陷之邪返表而出,这是个比喻。如果内陷之邪单用发散都能返表而出的话,光靠这个行不行呢?关键这里还是有调畅气血津液的作用。所以这个方,为什么能逆流挽舟体现这个治法,能够治疗痢疾初起呢?那由于它有一组治内之药,调整气血津液的。 实际上,从宋金时代治疗痢疾很强调调气和血。调气和血往往针对很具体的病机,仲景时代治疗痢疾,考虑湿热为主,热毒为主。仲景汉代,汉到晋,一直到南北朝,唐这个时期,治痢疾基本上是热毒深入血分,或者湿热积滞,这类居多。所以像最早产生于晋代黄连解毒汤,也可以清热燥湿,用于痢疾。仲景时代的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也用来治治疗热毒痢疾,或者就是热痢。像葛根芩连汤,还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但是痢疾引起的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因为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是痢疾的共同特点,不管你是湿热痢或疫毒痢,甚至于寒湿痢,都会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就便脓血来说,也往往反映出赤白的多少,病机的不同,但这类形成以后,体内的气滞血瘀、气血失调,湿当然涉及到津液的转输,这个方面是它从病因再形成症状发生中间的病机过程,针对这种病理过程,刘河间提出来: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是在痢疾治疗上的一个创举,相应的总结的芍药汤,在清热剂里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