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七情
七情既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如果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引致人的精神情志波动剧烈或突然,或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即为七情致病。
七情疾病一方面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本身体质强弱及脏腑功能状况。
七情作为“内伤”,与“外感相对而言”,说明脏腑疾病可由外感外在致病因素直接致病,也可由客观事物和生活环境刺激引致人的七情反映异常而间接地内伤脏腑。但不论外感或内伤,都只是发病的条件,而发病的根据,真正的内因乃是体质强弱、脏腑功能及精神状况。
七情病的特点:
1.人的情志活动与相应内脏有密切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所伤也多病及相关的内脏,如暴恕伤肝,过喜伤心,思虑伤脾,过忧伤肺,大恐伤肾,但情志变化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所舍,心主神志,故神的异常变化都与心有关。
2.七情变化多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则气短不续,喜笑不休,精神恍惚不能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养。
怒则气上:暴怒伤肝,肝气上逆,面红目瞪,气逆呕血;甚则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忧则气沉:过度忧愁则情志沉郁,气机不畅及肺脾,胸闷腹胀,少气倦怠,痰多,食少便糖,脉涩。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结而伤及心脾,倦怠少食,健忘怔忡,嗜卧消瘦,脉沉结。
悲则气消:伤及肺心,善悲欲哭,叹息,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肺结。
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怵惕不安,精气下陷而遗精,脱肛,小便失禁。
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气乱,神志不安,心慌意乱,目瞪口呆,惊徨失措。
3.情志变化可使脏腑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也可影响情志变化,如肝气郁结,烦燥则怒,肝火旺则暴怒;心火亢盛则狂燥,癫狂等。
七情疾病一方面取决于外界刺激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本身体质强弱及脏腑功能状况。
七情作为“内伤”,与“外感相对而言”,说明脏腑疾病可由外感外在致病因素直接致病,也可由客观事物和生活环境刺激引致人的七情反映异常而间接地内伤脏腑。但不论外感或内伤,都只是发病的条件,而发病的根据,真正的内因乃是体质强弱、脏腑功能及精神状况。
七情病的特点:
1.人的情志活动与相应内脏有密切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所伤也多病及相关的内脏,如暴恕伤肝,过喜伤心,思虑伤脾,过忧伤肺,大恐伤肾,但情志变化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所舍,心主神志,故神的异常变化都与心有关。
2.七情变化多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则气短不续,喜笑不休,精神恍惚不能集中,甚则语无伦次,举止失养。
怒则气上:暴怒伤肝,肝气上逆,面红目瞪,气逆呕血;甚则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
忧则气沉:过度忧愁则情志沉郁,气机不畅及肺脾,胸闷腹胀,少气倦怠,痰多,食少便糖,脉涩。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气结而伤及心脾,倦怠少食,健忘怔忡,嗜卧消瘦,脉沉结。
悲则气消:伤及肺心,善悲欲哭,叹息,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肺结。
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怵惕不安,精气下陷而遗精,脱肛,小便失禁。
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而气乱,神志不安,心慌意乱,目瞪口呆,惊徨失措。
3.情志变化可使脏腑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也可影响情志变化,如肝气郁结,烦燥则怒,肝火旺则暴怒;心火亢盛则狂燥,癫狂等。
相关文章
-
血液粘稠该怎么办?拍拍肘窝可净化 血液粘稠不妨多拍拍肘窝血液黏稠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居多,因为一旦患有了血液黏稠,可能会导致很多的其他疾病
-
中医调节内分泌效果怎么样内分泌出现了问题也是会照成紊乱的,所以大家更是要及时的去发现问题,而就是有那么一群人在知道是这种病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使用中
-
中医祛除口腔异味的方法口腔有异味的会影响人们的形象的,因此大家更是要注意处理这种疾病,尤其是选择中医的方法来进行去除口腔的异味也是能够让人有个
-
七种体质中医会如何调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太一样,因此对于身体有问题的人更是要积极的来处理疾病,尤其是身体有疾病的人更应该采取较好的办法来进行
-
七情如何致病 不同情绪对不同身体部位有损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精神状态,中医上讲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那么七情是如何致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