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

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

  因为不了解食物和药膳的一些性质,很多人在“补”的时候,往往是什么有营养吃什么,并没有在意自己是不是需要。其实针对不同季节导致的身体的不同变化,进行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这样的补充才有侧重,而让身体的整体更和谐。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需要怎么来进行药补食补呢?

  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春季

  春天是一切都在复苏的季节,这个季节以提气、补血、健脾养胃为主。同时,由于冬季刚刚离开,春天“补”的时候要多加入温热性的药膳食物要多为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

  食补的时候可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春天较冷的空气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在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耐寒力的功能。同时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来抵抗同样正在“苏醒”的各种细菌。

  春季调摄药物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在药物选用方面应避免大辛大热之品而过于生散,也要避免寒凉太过。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首乌、枸杞、山药等。

  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夏季

  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所以药补食补夏季的选择就是要去燥去湿,静心。

  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夏季食补宜选用莲子、绿豆、蚕虫、荞麦、白扁豆、豆腐、猪肚、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牛奶、鹅肉、鹌鹑肉、鲫鱼、甲鱼、龙眼肉、蜂乳、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枣等。同时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以及*在这一季节里易出现的阳热过盛、暑湿困脾、津液损伤等变化,宜适当进补苦味的食品。

  夏季药补宜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茯苓、地骨皮、黄精等。

  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秋季

  秋季到来,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会产生由于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秋燥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因此秋季以补水润肺为主。

  在食补上,莲子、桂圆、红枣、核桃、黑芝麻等食品,理所当然地成为秋季平补佳品。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在药补方面,阿胶、枸杞、党参、当归等都是秋季药补的较佳选择。

  药补食补要依据季节选择——冬季

  冬季“寒邪”伤及阳气,身体的抵抗力变低,寒邪从肌表侵入,就容易引起感冒。此外,寒性凝滞,易致,经脉不通,身体器官得不到血液的营养,疼痛则随之而来。而通常我们往往会称冬季的“补”为进补,也就是说这个季节是可以大补一下,但是这也要循序渐进的来。

  冬季可以吃羊肉能大补气血,而且温中散寒,补而不燥,是冬季大补气血的最佳食物。宜吃温性或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品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忌吃寒性、生冷黏腻的食品。

  而药补方面,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等益肾健脾;山药、鹿角胶、核桃仁等滋肾生精;吴茱萸、熟地黄、枸杞子滋阴.

  不论是药补食补,根据自己的体质,根据季节的变化,巩固虚弱的部分,逐渐就会显现效果。且药补食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往往让你的工作学习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