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食物两极矛盾 均衡营养身体才能更健康

调和食物两极矛盾 均衡营养身体才能更健康

我们说想要保证身体的健康,我们就要做好合理均衡的饮食,不能过量的偏食某种食物。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如咸与淡、甜与苦、酸与碱、寒与热等等,那么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些食物的两极矛盾呢?

酸与碱: 食物的酸碱,并不是凭口感,而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在体内吸收代谢后的结果。像橘子吃在嘴里是酸的,但它却是碱性食品。一般粮食类(大米、面粉、玉米等)、肉类(猪、牛、羊等)、禽类(鸡、鸭、鹅等)、水产类(鱼、虾、贝等)、蛋类、花生、核桃、糖类、用谷物酿制的酒等,含磷、硫、氯等元素较多,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红薯、土豆、海带、豆类、香菇、黄瓜等,含钾、钙、钠、镁等元素较多,则属于碱性食物。酸性与碱性食物分别会给*血液和体液带来酸性或碱性倾向。在健康状态下,*内的体液一般呈弱碱性,如果摄入太多的酸性食物,就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形成酸性体质,容易患各种疾病;反之过多进食碱性食物会使*体液偏碱,也不利于身体健康。据营养学家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偏爱酸性食物,虽然*有自动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但是却有限度,我们应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两类食物的适量搭配,每天摄入食物的酸碱比例应该为2比8,否则,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可造成血液偏酸性。为中和这些酸性物质,又必然消耗体内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而引起缺钙等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病、神经病。

软与硬: 食物有软硬之分,饭也有干稀之别,吃什么多一些才好呢?这要看一个人的体质及肠胃功能如何了。许多老人牙不好,吃软的食物自然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有人甚至觉得,老人吃的饭越烂越好,然而这却是不好的习惯。老人的食物尤其不能做成送到口中即成糊状的东西,否则容易造成咀嚼功能的丧失。如果老人的牙齿还好,可以遵循“早晚吃软、中午吃硬”的原则。早晨时人的脾胃困顿呆滞,老人多会觉得食欲不佳,最好吃些稀软食物,如菜泥、稀饭或果汁等。晚上吃完饭后,由于活动减少,也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软食。中午或两餐之间,可尽量进食一些硬的食物,以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延缓老年痴呆的进程。这类食物包括坚果、新鲜脆嫩的菜茎、水果、油煎花生米、煮黄豆,或可以连骨头嚼碎吃的小鱼干、脆生的酱菜和凉拌黄瓜等。但老人餐需要的硬度也不能和年轻人一样,要比他们略软一些,以吃到口中必须稍稍用力才能嚼碎为宜。还要视生活规律而定,最好还是软硬相配而有所侧重,享受美味佳肴。

荤与素: 大量进食肉类给现代人带来了许多身体上的不适和疾病,如胆固醇增多,心血管疾病增加,高血压及肥胖症高发等,由此许多人,特别是国外开始兴起“素食”的生活方式。确实,荤食过多会给健康带来消极的影响,多吃素食会促进酸碱平衡,预防心血管疾病首先就是要避免肥胖,此外,素食还能养颜美容。但长期素食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弊多利少的,素食者会使蛋白质得不到充分的供给,*某些消化功能逐渐衰退,引起物质交换失调,导致疾病丛生,后果是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长期蛋白质不足,此外素食还是消化道肿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专家建议日常餐桌上应实行每周一素食或一日荤一日素的饮食方式,只有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平衡膳食,才是通往健康长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