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分寒热温良 但并非相克

食物分寒热温良 但并非相克

8月5日,由中国营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青年报联合主办的“食物真的相克吗?——食品安全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瘟病学博士谷晓红、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秘书长贾建斌等专家从中医和营养学角度分别驳斥了大肆流行甚至引起恐慌的“食物相克”理论。

顾晓红:食物分寒热温良,但并非相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顾晓红表示,按照中医理论,所有食品,无论水果还是蔬菜、肉类、谷物都分其性,即寒、热、温、良。不同物性的饮食共同作用于*,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我们叫做食物“相反”。

而且物性叠加出现机体的副作用的“相反”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螃蟹是寒性的,柿子也是寒性的,两个寒性的东西放在一起,如果赶上虚寒体质的人,非常容易腹泻。这就是食物相反,它不是事物本身“相克”而是与人的体质等个体因素相关,所以不能说食物“相克”导致疾病、死亡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主任林殷教授认为,有很多单独食用就可能出现问题的食物,不能够以相克理论殃及“无辜”。比如,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食生肉饱、饮乳,变白虫”。这个白虫实际上指绦虫,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好发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猪、牛肉的人。因此与是否饮乳没有关系,也不是相克的问题。

林殷认为:“我们看到的文献记载中食物放在一起吃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反映了古人对食物营养和食物安全非常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没有显微镜,也不知道细菌,很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记载下来的知识,但在现代医学的前提下,就不应该再盲目鼓吹‘食物相克’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翁维健表示,2011年初,国家重新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精编版),再次告诫人们要科学进食,膳食应多样化才有利健康。我们应依据科学的膳食知识,而不是盲目相信“食物相克”论。

好文推荐:桃子吃多了会上火   多吃土豆能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