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家宝:鸡汤补身如是说

健康传家宝:鸡汤补身如是说

月子期间说是生病之后,家人总是会炖一锅鸡汤给病人喝,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鸡汤是很补的,下面是保健专家关于鸡汤营养的分析。

自古我国就流传着“吃肉不如喝汤”、“吃猪不如吃鸡”的说法,可见鸡汤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营养滋补佳品。每逢过年过节、办喜事,都少不了鸡汤的身影。传统的鸡汤的炖法是:将鸡块、辅料连同姜片一并放入炖盅,淋酒一大匙, 加入开水盖过所有材料,用电锅或蒸笼蒸,有的地方用高压锅,四十分钟后油盐调味即可。

对于入汤的鸡,根据传统是要选择“土鸡”为佳,因为“土鸡”的营养价值较饲养场出产的“洋鸡”要高很多,才能起到滋补养身的作用。鸡汤熬好了以后出炉,香飘四溢,闻着都觉得浑身舒畅,这时,人们往往会先将汤盛给需要补身的人,长辈们通常会告诉我们:这汤的精华可都在这汤水里了,喝汤补身最好了。这时,特别是在某些偏爱素食的家庭,往往就将汤中之肉弃之而后快了。难道鸡汤的价值真的就只在这汤里,肉就索然无味了?鸡汤的营养价值又在于哪里呢?

保健经书:

按照常理分析,熬汤的过程会将食材中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汤水里,汤水变得营养丰富,但是对于鸡汤却不是这样。虽然经过了长期的煲汤过程,但是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肉与骨中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嘌呤的含量也很高,客观上来说并不营养。

这样看来,人们传统意义上具有丰富营养的鸡汤其实并没有人们所预想的功效,鸡汤也并不是对体弱、体虚的人都有滋补奇效的灵丹妙药。多喝鸡汤其实就是摄取更多的动物性脂肪的过程,对瘦弱、营养不良的人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对一些心血管病人和痛风病人来说,饮用大量的鸡汤反而对身体很不利。

恰恰鸡汤里的鸡肉才是营养丰富的宝贝。经过长期高温烹煮,此时的鸡肉已经被炖得很烂,容易消化也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因此,对于需要补身的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营养,还是应该主动吃汤里的鸡肉,适当喝一些汤当作调味,这才是科学有效的滋补。

健康传家宝:

除了心血管病人和痛风病人外,喝鸡汤对以下人群也会造成影响:

l 胃酸过多的人: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患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

l 胆道疾病的人:胆囊炎和胆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

l 肾功能不全的人: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患者的肾对蛋白质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鸡汤就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