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防凉燥试试登高
生命在于运动。常常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空气,对身体有极大好处。中医认为,*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春秋繁露》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秋分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在昼夜均等的节气,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秋分后空气干燥,容易引起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秋燥症”。“秋燥症”分温燥和凉燥,秋分前暑热未散,多见温燥;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多现凉燥。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治凉燥,除了饮食上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平时还要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气候多变,让人不易适应,病毒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高发。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早晚外出要增加衣服。
登高解秋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白天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热留在房内的湿浊秽气。晚上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窜使脾胃受凉。
在精神养生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日肃杀之气对*的影响。处事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秋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的好时机,可外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
告诉你为什么吃中药需要忌口实践证明,吃中药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
-
眼睛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之一,老中医说常吃这几种食物明目养生现代人每天用眼过度,白天电脑,晚上手机,被各种电子产品轮番轰炸。眼睛难免干涩、疲劳,久而久之视力还会下降。但是你可以通过
-
在办公室边工作边运动英国一家民意调查和市场咨询顾问公司选取了1000名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白领和一群年龄在16—21岁之间喜欢玩电脑游戏的人,对他们
-
发烧不退试试这五大退烧穴位发烧是比较常见的病,通常对身体的伤害不大,因此当发烧体温不是很高的时候,不建议马上就用药治疗,更甚者去医院打针输液,可自
-
女性白领如何自测身体的亚健康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永远忙不完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烦恼的婚姻、烦琐的家务,不仅心累,身体也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