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中的基本知识
减肥已经成了很多爱美人士的必修课,很多爱美人士想减肥又不想运动,为此十分苦恼,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安全又有效的减肥方法,针灸减肥,那么,针炙减肥为什么有效果呢?哪些人不适合针炙减肥呢?下面小编就针对于针灸减肥基本知识给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选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哦。
一 什么是针灸减肥法
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多伴有内分泌紊乱,各种激素,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异常,针灸可以通过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达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的作用,最终实现减肥。另一方面,中医从脏腑辩证分析肥胖主要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有关,通过针灸来调理脏腑,使肝脾肾脏之功能恢复正常而实现减肥。这种通过针灸进行减肥的方法,我们就叫做针灸减肥法。 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某些穴位,起到使胃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间,胃的排空减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饱的感觉,不太想吃东西了。
针灸疗法也可加速能量的新陈代谢,有效调节脂质的代谢过程,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促进身体脂肪的转化作用,同时分解身体脂肪,最终使体重持续下降。 肥胖症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发生率极高,为什么生了小孩的妇女会发胖?这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生小孩后打破了她的内分泌平衡,引起发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时,内分泌紊乱同样引起发胖。针灸可以有效的调节内分泌紊乱,达到减肥目的。
针灸减肥适合哪些人 肥胖一般分为病理性肥胖与生理性肥胖两种,病理性肥胖患者可通过针灸治疗,改善病症,再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而对于生理性肥胖者,针灸减肥法基本无效。 针灸减肥的患者应该是成年后肥胖者,此类患者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顺利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效果。针灸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0~40岁之间。
适合腹部肥胖的人,针灸减肥对腹部是最有效的。因为腹部脂肪堆积较多,通过经络调节,针刺点穴,效果比较突出。 对于体内水和湿气太重的肥胖者而言,通过针灸可利尿、发汗,从而达到消除水湿的作用。
一些肥胖者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因而饥饿感强烈,一直都有想吃东西的冲动,这类肥胖者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胃火旺”,针灸的功能是降低肥胖者的胃火,降低或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从而减少食量,避免过量进食,并抑制其肠胃消化能力及吸收功能。 另一些肥胖者的致胖原因是由于惯性便秘,针灸可达到通便的效果,从而减少体内能量的储存。 更年期女性由于活动量少,内分泌失调,很容易致肥,这时候如果再在饮食上不严加控制,很容易堆积脂肪,造成肥胖。 同时,一些肥胖者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过于亢进,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效果,因为代谢功能降低也是致肥的潜在因素。
哪些人不适合针灸减肥
患病期间不适合针灸减肥。
具有出血倾向疾病及贫血者。 义务献血未满一个月。 患有皮肤病。 生理性肥胖者。 针灸减肥要注意哪些要领 一、进行针灸减肥也要注意控制饮食,在针灸过程中暴饮暴食,随便乱吃,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但控制饮食绝不等于“饥饿疗法”,不主张过分节食。
二、针灸减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指望几针扎下去就能够变得身材窈窕,那也是不现实的。在针灸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有效的防止反弹。否则一旦停针,就会马上反弹。
三、在针灸减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疲劳等反应,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到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如果在针灸中,患者出现眩晕、疼痛、恶心等症状时,属于针灸的不良反应,应立即中断治疗,防止发生危险。
四、增加脂肪的消耗是减肥治疗必要的条件。但不主张作剧烈运动,提倡耐力和持久的锻炼。对腹部肥胖的患者,在睡前作20分钟左右的腹式呼吸及按腹活动,对减少腹部脂肪及通便很有好处。
针灸减肥现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上面就是针对针灸减肥基本知识
为大家介绍的针灸减肥的方法,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继续关注小编的文章哦,祝大家身体健康。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