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雷火灸 功效有哪些
什么是雷火灸?说到艾灸,大家还比较的熟悉,那么雷火灸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呢?艾灸有不同的类型,其实雷火灸也是艾灸的一种,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雷火灸。那么什么是雷火灸呢?雷火灸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寻医问药中医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雷火灸的常识!
雷火灸
什么是雷火灸
雷火灸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现代医学为依据,采用纯中药配方。在古代雷火神灸实按灸的基础上,改变其用法与配方创新发展而成的治疗法。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的热量,通过悬灸的方法刺激相关穴位,其热效应激发经气,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起到疏经活络、 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雷火灸的手法及功效
雀啄法:雷火灸火头对准应对灸处,采用像鸡啄米、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动的方法。多用于泄邪气时,在患部和腧穴上使用。
小回旋法:火头对准应灸的部位或穴位,作固定的小回旋转,此种方法可采用顺时针方向旋转,多用于泻法;若采用反时针方法,多用于补法。
螺旋形灸法:火头对准应灸部位中心点,逐渐由小而大,可旋至碗口大,反复使用由小而大的操作方法,按顺时针螺旋形方法旋转,多用于泻法;若按反时针方向进行螺旋形反复旋转,多用于补法。
横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移动方向,左右摆动,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
纵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时上下移动火头,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
斜向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条火头斜形移动,距离皮肤1-2cm,多用于泻法;距离皮肤3-5cm,多用于补法。在治疗鼻炎多种疾病时常用。例如:印堂穴移至鼻翼的两侧迎香穴,必须采用斜向灸法。
拉辣式灸法:医者用左手三指平压躯干软组织,向中心线外侧移动,雷火灸距离皮肤2cm,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在躯干部医者平压肢体软组织向远端移动,也必须雷火灸距离皮肤2cm,保持红火,随着医者的手在患者皮肤上熏烤。每个方位每次拉动距离不少于10cm,拉动次数为3-5遍为佳。是雷火灸自创新的手法。
泻法:以上的补法超过了半小时,药量增大,渗透加深,就会起到泻法的作用,尤其是超过1小时的温灸法就会变成泻法。
摆阵法:用温灸斗:一孔式、两孔式等,根据病情可以摆横阵、竖阵、斜阵、平行阵、丁字阵等。
什么是雷火灸呢?雷火灸就是艾灸的一种形式,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雷火灸常用的手法及其功效,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雷火灸有了新的认识了吧!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