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针灸时出现晕针
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针灸方法,针灸有助于促进*的血液循环,但是很多的人晕针,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保健事项。以免造成昏厥的情况,带来更多困扰,平时,大家需要注意治疗,如何预防针灸时出现晕针。
如何预防针灸时晕针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1)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3)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针灸时晕针的原因
1、心理因素
主要见于首次接受针灸治疗或有过晕针史的患者。针灸常给患者带来一定强度的痛觉刺激,引起患者的痛觉反应,从而使肌肉收缩,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出现呼吸加快、出汗、晕厥等症状。
2、生理因素
疼痛由身体表面或深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引起,它是身体对有害物刺激所发出的警告反应。当一个人极度疲劳或虚弱,身体的抵抗反应和控制反应降低,于是对很小的刺激也会产生与刺激强度不成比例的夸大反应,就比较容易发生晕针。
3、体位因素
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取平卧位进行针灸时,晕针发生率较低;而取坐姿接受针灸时,晕针发生几率则大大增加。其原因是坐位时血流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少,心输出血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
4、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应该注意心理保健,不要过度的担心,一定要注意调理方式,平时也要注意自我调养,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保健事项,避免造成肌肉痉挛,导致疼痛血压,受到影响,而且要注意避免呼吸不畅通,带来更多困扰,大家需要注意环境变化,而且要注意自身保健。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