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答针灸是如何达到镇痛效果

中医解答针灸是如何达到镇痛效果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病手法,它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进行,因为施针的人要了解患者的穴位,还要掌握针灸的方向角度和力度,差了一点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针灸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镇痛,那么针灸是如何达到镇痛的效果的呢?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针灸是如何达到镇痛的效果的。

针灸是如何达到镇痛的效果

传统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淤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引起疼痛症状,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了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现代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痛觉向中枢传递。针刺信号进入中枢系统后,激发了从脊髓、脑干到大脑各个层次许多神经元的活动,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镇痛系统,使镇痛物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分泌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