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隔姜灸”治疗咳喘

中医“隔姜灸”治疗咳喘

“隔姜灸”是中医针灸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灸时在艾柱和皮肤间隔着姜片,下面介绍的是中医“隔姜灸”治疗咳喘的方法。

取穴:主穴:共分三组。① 肺俞;② 膏肓、中府;③ 百劳、天突。

配穴:① 足三里(双);② 丰隆(双)。

治法:

灸药制备:取扑尔敏(4mg/片)、氨茶硷(0.1g/片)、强的松(5mg/片),比例(以”片”为单位)为1:10:10;百部、白芥子、甘遂,三者比例(以“克”为单位)为7:2:1,中西药粉分别研成极细粉末,然后再将中西药粉按10:1比例(以“克”为单位)均匀混合。每个穴位取中西药混合粉末1g,用鲜生姜汁拌成糊状待用。

具体操作:第一次治疗用第1组穴位,第二次治疗用第2组穴位,第三次用第3组穴位,以后依次重复(共15次)。确定穴位后,在该穴位上放置鲜生姜片(针刺几个小孔),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炷3~5壮,以穴位局部潮红为度,将备用的药糊贴在灸后的穴位上,并用半张麝香镇痛膏固定。成人每次贴10~20小时,如患者感到灼热难受,起大泡,可提前将药物除去,小儿贴药5~10小时。 疗程:每年夏天入伏到出伏一个月,隔日1次(共15次)连续三年。

三九天穴位注射:主穴第1组取肺俞(双),第2组取膈俞(双),第3组肾俞(双)。第一次治疗取第1组穴位加配穴 ① ,第二次治疗取第2组穴位加配穴 ② ,第三次治疗取第3组穴位加配穴 ① ,以后依次重复。操作时,常规穴位消毒,2%碘酊消毒,75%乙醇脱碘,用无菌注射器及5号针头抽取4ml核酪注射液分别注射在上述的穴位上(患者得气后再注射),每穴lml。于每年冬至后一个月穴位注射,每周注射3次共12次。

疗效:用三伏天灸贴、三九天穴位注射治疗咳喘380例,结果治愈80例(21.0%),显效92例(24.2%),好转160例(42.1%),无效48例(12.6%)。有效率为87.4%。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三者的疗效比较,慢性气管炎175例,有效率为91.4%;喘息性支气管炎93例,有效率为82.7%;支气管哮喘112例,有效率为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