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之古往今来话艾灸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那么,灸法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古代文献典籍对此都有哪些记载?艾灸为什么能发挥针、药不能起到的疗效?现代医学是如何揭示灸疗奥妙的?
“作为典型的中医学外治法,所谓灸法,就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做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李桂林介绍,灸疗历史悠久,堪称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据考证,艾灸疗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针法。有关艾灸的起源,虽然还缺少可靠的资料印证,但目前多数学者推断,这一疗法的出现不会晚于原始社会。
灸,《说文解字》解释为“灼也”,是用火烧灼的意思。李桂林为记者勾勒了这样一幅画面:在远古的时期,华夏大地的先人们在狩猎、烧烤动物,以及用火取暖的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被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其它部位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人们逐渐意识到灼烧的功效,进而主动地以烧、灼、熏、烤之法来医治一些病痛,这恐怕就是最原始的灸疗了。
而最早的对灸法的文献记载, 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能检索到的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其所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及心痛、癫狂、咳血、耳聋、瘰疬、癃、噎等急难病证,均可采用灸疗之法。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详尽的介绍。《灵枢·官能》篇中特别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灸法在当时治病疗伤中的地位已超过针刺之法。
从两晋至唐宋,进入到我国针灸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一方面,灸疗专著大量出现,许多灸法典籍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医籍中灸法占据的分量不断加大。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大量收集了当时及前人治之有效且又简便易行的灸方,全书共109条针灸医方,其灸方就占了94 条之多,可见灸疗在当时临床应用是非常突出的。
明清时期,我国针灸医学从成熟逐步走向衰落,但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针灸史上重要的文献总结时期。如清人廖鸿润的《针灸集成》,收载了大量灸疗的历代史料,予以分类编排。如制灸法一节,就选录了《医学入门》、《医方类聚》、《局方》等多种前人的著述。在继承前朝灸法的基础上,明清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涌现出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桃枝灸、桑枝灸、药锭灸等新的灸疗方法。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