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针法为主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归入中医学的“胁痛”、“黄疸”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心痛黄疸”、“黄疸暴痛”的记载。认为该病的诱因主要外之湿热侵及胆腑,使之失于疏泄而致胁痛黄疸。内由情志抑郁,使肝胆之气失于条达,又因胆居于肝之下,经脉分布于胁,气阻络闭而致胁痛;入郁而化热,久经煎熬结成砂石阻塞胆管,是胆液溢于皮下而发为黄疸。若因饮食不节,过食肥腻之品使湿浊内生,郁久蕴热,湿热熏蒸,胆失疏泄亦可引发黄疸胁痛。
对于胆囊炎急性发作可以选取胆囊穴、内关、太冲、阳陵泉,毫针直刺胆囊穴、阳陵泉2寸, 太冲、内关0.8寸,施大幅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起针后,用镊子将图钉型揿针圆圈部夹持,使针身与穴位处表皮呈90度角,将针按压刺入胆囊穴、内关、阳陵泉穴处的皮内,使图钉型揿针圆圈部平附于穴位处皮肤上,用创可贴粘贴固定即可。埋针部禁止用手抠,湿水,注意保护好,不让创可贴揭开。每隔1至2小时令患者自行用手按压埋针处一次,每穴约1分钟,以埋针处有胀感为度。夏季埋针一天一换,春秋冬季3天一换。
慢性胆囊炎则选取耳穴埋豆法, 耳穴处先用75%医用酒精将一侧耳部搽拭,接着用火柴棍的一头分别在神门、内分泌、胆、肝、交感逐个力量适度的反复按压找出穴位处最为胀痛点作一标志,将在75%医用酒精中浸泡过的生王不留行子放于约6mm×6mm的医用胶布中间,药子对准事先选好的并有标志的耳穴点上贴敷,令患者每日3至5次自行用手按压,以局部发热、发胀痛为度,3天换一次,7次一疗程。
方中经外奇穴胆囊穴为近人发现的治疗胆囊炎的经验效穴,对急性胆囊炎有显著的止痛消炎作用。阳陵泉为胆之合穴,能加强清利胆腑之功。太冲乃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因肝胆互为表里,刺太冲可以加强通利胆腑气机的功效。内关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有和胃理气的作用。诸穴同用,除毫针刺施以大幅度的手法外,再于胆囊穴、内关、阳陵泉穴处埋针长时间的刺激,可以使剧烈痛疼等得以消失。耳穴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整体调整、刺激时间长、痛苦少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胆、肝为病变脏腑相应部位取穴,神门有镇静、安神、消炎的作用,内分泌调节肝、胆内分泌功能,交感调解交感、副交感神经,镇静解痉。针刺法5次一疗程,耳穴埋豆7次一疗程。
因为胆结石可以引起胆囊炎,所以通过控制导致胆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避免发生胆囊炎,这些措施包括控制体重和避免高脂饮食。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寒战或黄疸时,要及时就诊。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在数天至数周内恢复。偶尔,病情可由于发生并发症(如胆管炎或胆囊穿孔)而变得严重。极少数严重感染病例可导致死亡。手术切除胆囊可以防止胆囊炎复发。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