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排尿障碍
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病率较高,且与脑出血、脑梗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为脑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就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杨子超教授课题组先是根据患者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运用电针针刺和膀胱功能训练,帮助病人调节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调活动,进而恢复正常的储尿和排尿反射。
目前,临床上对有排尿障碍者常采用长期留置导尿管排尿,等待脑卒中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排尿障碍的好转。这样,不仅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还有一部分病例迁延不愈,严重者可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还有可能出现膀胱萎废失用。
近代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调整有独到之处。杨子超课题组根据腧穴解剖的神经支配特点,选取八髎穴和会阳穴给予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后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八髎穴和会阳穴分别临近骶孔1~4神经臀皮神经和阴部神经干。而起源于S2~4中间内侧细胞群的副交感神经,正是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下级中枢,发出的盆神经可使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也是大脑及皮层下中枢传入和传出的必经之路;阴部神经(由骶髓S2~4前角发出的躯体神经)进入骶髓灰质内与阴部运动神经元交接,其兴奋性可使外括约肌收缩,反射性抑制可使外括约肌松弛。
专家由此确定针刺这两处穴位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盆神经和阴部神经传入支的兴奋性,并通过汇聚神经元及其相应靶核的整合作用,抑制或兴奋膀胱传入神经冲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对逼尿肌及尿道平滑肌进行调节,以维持膀胱的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杨子超教授等人所选择的电针刺激选穴法与欧美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侵袭性治疗法———骶神经调节有类似之处,该法是通过对骶神经的轻度电刺激来调节支配膀胱、括约肌和盆底肌的神经反射,而达到改善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目的。后者的作用机制是,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通过突触联系可以影响到另一条神经通路的活动,将原本失衡的尿路控制系统的兴奋与抑制重新调节到一个平衡状态。
实践证明,骶神经轻度电刺激与电针刺激选穴恰巧在方法和原理上不谋而合。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