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穴之一二
在学习针灸特定穴的五输穴时,笔者发现,在其运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联系到与本经脏腑五行属性相合的穴,即本穴。如肝在五行属木,肝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大敦也属木,故肝经本穴即是大敦。十二正经各自的本穴如表1所示。
本穴在临床上运用得相当广泛,一般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根据五输穴的主治特点来选取相关的本穴进行治疗,因为本穴隶属于五输穴,从表1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十二正经的本穴各自对应井、荥、输、经、合穴。因此《难经·六十八难》所说的“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主治特点自然也适用于本穴。如肝失疏泄,木郁克土,常致胃脘部、胁肋部胀满,可取肝经的井穴也即本穴大敦治疗。
2.根据五行学说来选穴,辨明疾病的病性虚实,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对相应的本穴及其母子穴施以补泻。具体又可分为:
(1)本经本穴补泻法,是指选取病变所属经脉的本穴进行补泻。如肺实证泻肺经本穴经渠,肺虚证则补经渠。
(2)本经本穴补母泻子法,是指选取病变所属经脉五输穴中本穴的母穴或子穴进行补泻。如肝实证取肝经本穴的子穴行间泻之,肝虚证则补其本穴的母穴曲泉。
(3)母子经本穴补泻法,是指选取病变所属经脉的母经或是子经的本穴进行补泻。如肺实证取其子经肾经的本穴阴谷泻之,肺虚证取其母经脾经的本穴太白补之。
此外如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选取病变所属经脉的表里经同样运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选穴,表里阴阳经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本穴的五行属性也一致。根据五行属性的不同,笔者把本穴分为五类。
结合表2不难发现前面提到的“母子经本穴补泻法”恰恰是对六阴经和六阳经总体采用本穴补母泻子法,同样举肺实证按“母子经本穴补泻法”泻阴谷也就是对本金穴经渠的子穴本水穴阴谷施以泻法,而肺虚证即是对本金穴经渠的母穴本土穴太白施以补法。
3.根据子午流注针法按时选取相应的本穴及其母子穴,在《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输……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所选穴位均为各经的本穴,且要求“亦须待时”。因此如果在本穴的运用中配合子午流注针法按时取穴,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输穴在临床上运用极其广泛,古今医家都予以高度重视,论述颇丰。但对其中的本穴却着墨不多,笔者查阅一些针灸专业术语辞典中都未予刊载。其实在五输穴补泻法中所选穴位均为本穴或是其母子穴,提出本穴能把复杂的选穴问题简单化。本文前面提到的本穴补泻法也就基本上涵盖了五输穴补泻法,论述简洁明了。
按五行属性不同将本穴分成五类,表2所列。一方面强化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配合选用表里经的本穴及其母子穴或是表里经的母子经的本穴。另一方面把母子经本穴补泻法转换成整体阴经和阳经的本穴补母泻子法可简化思维过程。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