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取效穴治疗网球肘
网球肘,为肱骨上髁炎之俗称。其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时加重,不能绞毛巾、扫地,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其属于祖国医学中伤筋、痹证等范畴,系由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痰阻而发为本病。目前许多针家囿于“疼痛取阿是”之说,临床仅取局部穴位,故疗效欠佳。其实远道选取效穴治疗本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现简介数法于下,以供参考。
方法一:
取穴:上巨虚(位于足三里下三寸)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在同侧上巨虚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常规消毒,直刺1.2—1.5寸,针感可放射到足面。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肘。留针20~30分钟。穴位注射,疗效更佳。
方法二:
取穴:一间(奇穴。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屈指横纹处。)
操作:患者取坐位。取患侧一间穴,直刺4~5分深,得气后按压1~2分钟,待气至病所。若气不至病所,行龙虎交战法(左捻九,右捻六)两次。一般针一次即愈。
方法三:
取穴: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姆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取患侧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要求得气明显,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方法四
取穴:外劳宫(伏掌。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取患侧外劳宫穴,先在该穴附近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后,直刺0.5—0.8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揉按患处,并可带针活动患肢。
方法五:
取穴: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端之间凹陷处。)
方法:患者取正坐位。取患侧风池穴,先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水平进针0.5~0.8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肢。
上述五法,可单独应用,亦可数法联合应用,以冀速效。此外,还可结合局部刺血拔罐进行治疗。
方法一:
取穴:上巨虚(位于足三里下三寸)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或端坐位。在同侧上巨虚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后,常规消毒,直刺1.2—1.5寸,针感可放射到足面。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肘。留针20~30分钟。穴位注射,疗效更佳。
方法二:
取穴:一间(奇穴。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屈指横纹处。)
操作:患者取坐位。取患侧一间穴,直刺4~5分深,得气后按压1~2分钟,待气至病所。若气不至病所,行龙虎交战法(左捻九,右捻六)两次。一般针一次即愈。
方法三:
取穴: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姆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取患侧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要求得气明显,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方法四
取穴:外劳宫(伏掌。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操作:取患侧外劳宫穴,先在该穴附近进行按压,找到压痛点后,直刺0.5—0.8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揉按患处,并可带针活动患肢。
方法五:
取穴: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端之间凹陷处。)
方法:患者取正坐位。取患侧风池穴,先在其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后,水平进针0.5~0.8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患肢。
上述五法,可单独应用,亦可数法联合应用,以冀速效。此外,还可结合局部刺血拔罐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