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面瘫
【概说】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服咼斜”。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见症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后者可因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等引起,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刺。
处方:阳白 四白 攒竹 下关 颧髎 巨髎 地仓透颊车 合谷 足三里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用小火罐吸拔5~10min,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2、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1100mg或B12100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3、穴位贴敷
将马钱子锉成粉,约1-2min,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次。
【附注】
1、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服咼斜”。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见症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后者可因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等引起,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刺。
处方:阳白 四白 攒竹 下关 颧髎 巨髎 地仓透颊车 合谷 足三里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用小火罐吸拔5~10min,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2、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1100mg或B12100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3、穴位贴敷
将马钱子锉成粉,约1-2min,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次。
【附注】
1、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相关文章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