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系统和针灸治疗
中医将经络的生理功能统称為「经气」,其主要表现在联繫,滋养,调节活动各方面。经络沿身体特定路线循行,联繫内外组织。病理上,病邪可沿经络传变,侵袭身体各部,又或者体内臟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医生可依症候来分析辨别臟腑经络受病的深浅\。治疗上,通过刺灸体表腧穴,疏通经气,调节臟腑气血功能,改善失衡状态,达到防治目的。针灸学内容如辨証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都以经络学说為理论依据。
经络学说是针灸处方的基础,熟悉经络循行和交接规律等,对辨经络、选穴定方非常重要。中医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无数的孙络和浮络等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主干;十二别经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的内行支脉;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及躯干的外行支脉;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作用;十二经筋支配筋肉骨骼;体外皮肤按十二经脉分布而有十二皮部。经络系统对中医学的重要性就像解剖学、生理学对於现代医学的重要性。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左右对称地分布於身体两侧,是经络系统主干,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与臟腑直接联繫。十二经脉循一定方向行走,或上行,或下行,并且相互连接以构成一个川流不息,如环无端的气血流注体系。除了两经首尾直接相连外,它们还通过脉络分支更全面地连接。十二经脉有手经、足经、阴经、阳经之分。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走向可总结為:「手之叁阴胸内手;手之叁阳手走头;足之叁阳头走足;足之叁阴足内胸」。每条经都经过手或足,有一定的起止点,同时又循行到身体的臟腑及某部位。根据四肢内外、阴阳的对应,表现特定的组合:
表里配合:四肢内外两侧的相对经络互為表里,在四肢末端相连接。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為表里。如此共可分作六组:手足太阴配阳明;手足厥阴配少阳;手足少阴配太阳。这种表里关係加强了臟腑经络之间的联繫。针灸施术时,据此而有表里经取穴法。
同名配合:同名经在心胸部或头面部相连接,使手足產生直接的联繫。针灸施术时,选用同名经的腧穴来治疗本经疾病,可获满意疗效。
属络配合:十二经脉中,每一条经脉必和一个臟腑相统属,又必和另一个臟腑相联络。这种「属」一个臟腑而「络」一个臟腑的关係,必须阴经与阳经配合,阴经属臟、阳经属腑。因此每一个经脉的属络,也可说明一臟一腑的紧密联接。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这几个问题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但是艾灸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应该要耐心坚持,并
-
针刺治疗腱鞘囊肿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多见,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迁延日久运动时可稍有不适。临床上用穿
-
脑瘫患儿可试试针灸脑瘫、自闭症、多动症和弱智是儿童脑病的四大类。“现在针对儿童脑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还很不成熟,很多患儿家庭因为对该病
-
针刀疗法 可治颈椎病针刀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产生的损伤很小,不见创口,更无
-
中医针灸养生介绍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