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抓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撮痧疗法又叫挟痧疗法和抓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一、撮痧选用的穴位:根据民间治疗的经验,选穴多在前额、前后颈部、胸部、背部、腹部。
1.头部:印堂、太阳(双侧),共3处。
2.颈部:前颈取廉泉、天突、廉泉与天突连线之中点及中点左右旁开1寸处,共5处。后颈取大椎、大椎直上后发际处、大椎与后发际连线之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5处。前后颈共取10处。
3.胸部:从璇玑起,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一点,共取7处。
4.腹部:下脘、石门、天枢(双侧),共5处。
5.肩部:肩井(双侧)。
6.背部:陶道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1点,共取7点。
7.腰部:命门。取穴时只要大体无差即可,民间治疗取穴并不十分准确,只要求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撮抓的穴位数目和次数,只要求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撮抓的穴位数目和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二、撮痧的手法: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挟撮6~8次,直至被挟处成为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适应证: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痧证。急性胃炎、肠炎、中暑、流行性感冒、伤风等,都属于痧证范畴。
禁忌症:此法主要是用来治疗痧证的,治疗范围较小,适应证之外的病症不宜使用。
注意事项
1.手法的轻重、抓撮穴位的多少、每穴抓撮的次数,要视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性质、疾病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撮穴宜少;体质壮实者,手法宜重,撮穴宜多。不要千篇一律。
2.局部痈肿、疮疡、皮肤溃烂或损伤,不要抓撮。
3.在用此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药物、针灸、推拿、擦涂等疗法,以求尽快治愈疾病。
相关文章
-
刮痧误区 又疼又黑有无效呢?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据介绍,它
-
如何利用刮痧来美容面部经络穴位受刮试刺激而产生热效反应,使面部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受损变化的枯,弱细胞激活促使代谢产物交换排出,最终达到排
-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肤发炎感染夏季中暑、头昏脑胀,许多人就地取材,拿着硬币和凉感药膏就朝着肩颈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罢休,认为这样的微破坏有助
-
夏季爱吹空调可刮刮痧盛夏,正是中暑、空调病、肠胃炎、感冒、腰背酸痛等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不妨采用刮痧疗法,既有保健作用又能治病。早在明代,医
-
常刮身体八部位可强身健体哦身体出现不适,很多人会比较喜欢去刮痧,且刮痧效果也不错。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