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证的中医护理方法展
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病症。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及梗阻、胰腺炎、胆囊炎等。
1、病因病机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保持气机通畅,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圣济总录·呕吐》中记载:“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外邪犯胃:风、寒、湿之邪以及浊秽之气,侵犯胃腑,使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正如《古今医统,呕吐哕门》所说:“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2)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物,皆可损伤脾胃,致使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消,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脾胃虚弱:劳累过度,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生化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生痰,积于胃中,当饮邪上逆之时,发生呕吐。亦可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而致呕吐。正如《证治汇补·呕吐》中说:“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
2、辨证论治 呕吐一证,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外邪,饮食所伤,发病较急,病程较短;虚证多为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景岳全书》将呕吐分为虚实两类进行辨证论治。实证以祛邪化浊,和胃降逆为主;虚证多用温中健脾、滋阴养胃及扶正之法。
(1)实证:
①外邪犯胃:
证候: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寒解表,芳香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
-
刮痧误区 又疼又黑有无效呢?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据介绍,它
-
如何利用刮痧来美容面部经络穴位受刮试刺激而产生热效反应,使面部血溶量和血流量增加,受损变化的枯,弱细胞激活促使代谢产物交换排出,最终达到排
-
中暑刮痧太用力 恐皮肤发炎感染夏季中暑、头昏脑胀,许多人就地取材,拿着硬币和凉感药膏就朝着肩颈部刮痧,且一定要用力刮到出痧才罢休,认为这样的微破坏有助
-
夏季爱吹空调可刮刮痧盛夏,正是中暑、空调病、肠胃炎、感冒、腰背酸痛等疾病的高发期。此时,不妨采用刮痧疗法,既有保健作用又能治病。早在明代,医
-
常刮身体八部位可强身健体哦身体出现不适,很多人会比较喜欢去刮痧,且刮痧效果也不错。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