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特色疗法 > 敷贴

中医针灸常取的特定穴

中医针灸常取的特定穴

穴位是个很神奇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在中医的理论中,它是有概念,有“生命活力”的,下面是中医针灸中常会用到的特定穴。

(1)五腧穴

五腧穴是指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以下依次排列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表示气血流动犹如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井穴位于手足之端,如水的源头,部位较浅;荥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如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如水流由浅入深;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水流畅通无阻流过;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气血如水流由此深入,进而回合于脏腑。

(2)原穴

原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原气是激发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穴位,称原穴。五脏的输穴就是其原穴,六腑则另有原穴。刺激原穴可以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对于治疗经脉所属脏腑病变具有重要作用。如肺经的太渊、心经的神门、脾经的太白、肾经的太溪、大肠经的合谷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3)络穴

络即联络的意思。络穴大多分布于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络穴主要用于治疗与表里两经相关的疾病。如取脾经的公孙不仅治疗脾病,也用于调理胃病;胃经的丰隆不仅医治胃病,也能健脾化湿。在腧穴配伍上,往往原穴与络穴配合使用,称原络配穴,用以治疗表里两经的经脉或脏腑疾患。

(4)背俞穴

背俞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的腧穴。这部分腧穴多位于相应内脏的体表局部或邻近,对脏腑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调治作用。一般来讲,哪一脏有病,就取其对应的背俞穴,如肺病取肺俞,心病取心俞、胆病取胆俞等。  此外,五脏的背俞穴对于和美容密切相关的五官五体的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眼疾取肝俞、早衰取肾俞、失眠多取心俞、肥胖多取脾俞、皮肤病常取肺俞等。

(5)募穴

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募穴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但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分布在任脉的为单穴,在其它经的为左右对称的同名双穴。募穴也具有良好的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但多用于调治六腑病变,比如胃病取中脘,便秘取天枢,脾病取章门等。

募穴如与对应的背俞穴联用,称“俞募配穴”,常用来调治相应的脏腑病症,当某脏发生病变时,可同时取其所属的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脾俞与章门、胃俞与中脘、肾俞与京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