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医频道 > 特色疗法 > 拔罐

拔罐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有哪些

拔罐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有哪些

拔罐俗称拔火罐,是以罐子为工具,用火燃烧造成罐内相对负压,使罐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及局部皮肤充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正常反应:

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

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

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留罐到一定时间,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

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预防晕罐发生: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预防分心理预防和生理预防二方面。

选取适当体位: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