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要趁热喝?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中药要趁热喝?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中药治病的效果很好,也受到广泛的认可,大家都觉得喝中药应该趁热喝,那么,中药应该趁热喝吗?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呢?药效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呢?中药苦口良药,常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果能把握好喝中药时间就能更好的发挥中药的药效。下面寻医问药中医频道为大家介绍一下,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什么时候喝中药最好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 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寻医问药网温馨提示:一般来说,上午和下午喝中药的药效比较好,而且中药不一定非要趁热喝,最好是晾温再服用,太热的中药药效没有温热的好,而且容易烫伤食道,引起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