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注意事项多 服用解表药要注意保暖

中药内服注意事项多 服用解表药要注意保暖

中药内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使用方法,内服中药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同类型的中药注意的事项也是各不相同的,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常见中药内服的注意事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解表药(发汗药)

凡通过发汗解表使*出汗,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桑叶等。

服此类药物后,须立即卧床休息,同时应适当提高室温或添加衣服,用热水袋保温助出汗。夏季应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应避开穿堂风 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以助药力。凡出汗,只宜遍体微汗(若以发汗消肿,可适量多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发汗太过最易耗伤正气和阴液,更应掌握分寸。解表药对年老体弱患者应慎用,严防汗多发生虚脱、厥逆等。若出汗不止,可用湿粉(煅龙牡、生黄芪各9克,粳米30克,共研细末,布包)扑之。汗后用干毛巾擦干,更换衬衣,但应谨防受凉。

服药后应详细观察有无汗出,出汗多少,汗液颜色以及面色、肢温、脉象的变化。

催吐药

凡能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催吐药或吐药,如瓜蒂、藜芦、常山、夹竹桃、石盐等。

服药前用宽条或长毛巾紧缩脘腹,用药后10~20秒不吐时,可用清洁羽毛或手指轻轻触及咽喉部或多饮温水以助药力。吐后松解束带。若昏眩或呕吐不止,应及时解救。

本类药之药性峻烈且毒性,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掌握剂量。

呕吐以祛除病邪和积滞为度,切勿过量,以免过度耗津伤气,心脏病、失血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老年、幼儿、孕妇等气血虚弱者皆不宜服用,若非用不可,必须在医院进行。

催吐药物伤胃气,吐后不宜食油腻、煎炸及质硬不消化之物,只宜饮米粥或红枣汤等半流质,以养胃气。